康复原则 尽早康复原则: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实施康复计划,一般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 24-48 小时后,符合指南列出的适应症即可开展。 个性化康复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基于评定结果和临床风险控制制定个体化方案,考虑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临床合并...
新辅助治疗后立即成像 重要性:对于软组织肉瘤,新辅助治疗后立即进行成像对于确定治疗效果和制定后续切除计划至关重要。可帮助医生了解肿瘤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如肿瘤大小是否缩...
评估与监测 评分系统:在大多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来评估脓毒症患者。 组织灌注评估:若缺乏血清乳酸检测条件,可采用意识状态改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临床参数评估组织灌注。所有成人脓毒症患者都应监测尿量,脓毒...
背景 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于 2022 年在波士顿召开会议,来自全球 42 个中心的 54 位涵盖心力衰竭、介入心脏病学、心胸外科等多领域的专家,经问卷调查和分组讨论,就心力衰竭相关心源性休克(HF - CS)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于 2023 年发布共识声...
急诊卒中单元定义及建设意义 急诊卒中单元(ESU)指的是急性卒中救治一体化单元,其将传统急性卒中诊疗中的临床评估、影像评估及治疗等关键环节进行高度组织化管理,集中至一个空间完成。旨在为疑似卒中的患者提供快速的诊断和急性期治疗,打造一体化、创新...
诊断方面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感染症状,以及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意识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计数变化,是否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生化全套评估肝肾功能...
一般原则 团队与培训 建议快速获得 24/7 临床团队,擅长血液控制和开放及血管内手术,以管理危及生命或肢体的血管损伤患者。 建议实施民用和军用血管创伤课程和专门培训,以发展和维持血管创伤决策和技术技能。 手术场地:建议紧急进入具有混合功能的手术室...
背景及重要性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发病率低,但凶险程度高,在所有急诊外科入院患者中占比 0.09-0.2%,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 50% 以上。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血管内技术发展等,多学科个性化治疗愈发重要,因此指南更新很有...
《成人创伤院前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5 版)》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和《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以下是部分核心推荐意见: 总体原则:院前创伤应该积极进行疼痛管理,切实缓解患者疼痛,将其视为仅次于抢救生命的优先...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许多病例临床表现呈良性过程。轻者可仅表现为脑膜刺激症而无脑定位征或意识障碍,甚至仅表现为定向力等认识功能障碍而无其他症状和体征。这部分病人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漏诊,或只有在CT扫描时才发现有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