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急诊急救 > 文章内容

2024 KSCCM临床实践指南: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16 09:46浏览:

  • 评估撤机条件: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需得到控制或明显改善;患者氧合状况良好,如动脉血氧分压(PaO₂)/ 吸入氧浓度(FiO₂)>150 - 200mmHg,呼气末正压(PEEP)≤5 - 8cmH₂O,吸氧浓度(FiO₂)≤0.4 - 0.5 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₂)≥90%;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心肌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血压稳定,不需要或仅需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有自主呼吸能力,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吸气负压等指标达到一定标准;患者意识状态清楚,能够配合撤机。
  • 撤机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撤机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取得理解和配合;调整患者的体位,保持舒适和有利于呼吸的姿势;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撤机方法:主要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进行,包括 T 管试验、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CPAP)试验或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潮气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般持续 30 分钟至 2 小时。如果患者能够耐受试验,没有出现呼吸窘迫、氧合下降、心率增快、血压不稳定等情况,则可以考虑撤机。对于病情较轻、自主呼吸良好的患者,也可以直接停用呼吸机。
  • 撤机后的监测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费力、氧合下降等情况,应及时重新连接呼吸机或给予其他呼吸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