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卒中单元定义及建设意义
急诊卒中单元(ESU)指的是急性卒中救治一体化单元,其将传统急性卒中诊疗中的临床评估、影像评估及治疗等关键环节进行高度组织化管理,集中至一个空间完成。旨在为疑似卒中的患者提供快速的诊断和急性期治疗,打造一体化、创新的急性卒中院内诊疗体系,将院内延误缩短到最低程度,以争夺卒中救治的关键时间窗。
急诊卒中单元建设标准
配置
必选设施:床旁影像检查设备,如我国自主研发的低场强(0.23t)可移动磁共振设备;人工智能影像分析平台,能实现图像优化处理等功能;快速溶栓包,内有静脉溶栓药物、控制高血压药物等;体重床,建议影像检查床内置称重系统。
可选设施:床旁快速基因检测设备,可进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能实时采集患者血压等关键信息。
人员配置:设立 24h/7d 值班的卒中小组,包含 1 名具备溶栓资质的医师,能够评估溶栓指征等,还需配备 1 名护理人员,负责血压测量等护理操作。溶栓医师需至少完成 1 个月的 ESU 静脉溶栓治疗培训和实践操作等,并获取 ESU 溶栓医师认证。
急诊卒中单元标准诊疗流程
ESU 诊室接到疑似卒中患者后,接诊医师迅速询问病史和查体,完善快速床旁影像学评估,判断卒中类型。
对于发病 4.5h 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依据相关指南尽快给予静脉溶栓,如存在大血管闭塞应依据指南给予血管内取栓。
对于发病 4.5-24h 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完善多模式影像评估后,若无法接受血管内治疗,可依据指南给予静脉溶栓。
对于发病时间不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如醒后卒中)患者,如存在 DWI/FLAIR 错配,依据指南给予静脉溶栓。
对于发病 6h 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存在大血管闭塞,应依据指南给予血管内取栓。
对于发病 6-24h 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完善多模式影像评估后,如存在大血管闭塞,应依据相关指南给予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在 ESU 内完成评估或治疗的卒中患者,应在离开 ESU 后转入卒中病房或(神经)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质量控制指标
发病 4.5h 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至溶栓时间(DNT)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发病 6h 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至动脉穿刺时间(DPT)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