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与诊断
快速初始评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病情的危急程度。检查腹部有无伤口、瘀斑、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初步判断损伤部位和可能受损的脏器。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了解失血情况和有无感染;血生化检查评估肝肾功能、电解质等;血尿淀粉酶有助于判断胰腺损伤;对于女性患者,需进行妊娠试验排除异位妊娠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快速筛查腹腔内有无积液、实质性脏器损伤等;CT 是诊断腹部创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脏器损伤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X 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道破裂,还可观察有无骨折等其他合并损伤。
紧急处理
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或呼吸障碍患者,可能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循环支持
液体复苏: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输入晶体液、胶体液等,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对于存在大量失血的患者,应积极准备输血。
控制出血:对于开放性腹部创伤,如有活动性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等方法暂时控制出血。
呼吸管理: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给予吸氧,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
确定性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证:出现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如腹腔内大量出血、脏器破裂、胃肠道穿孔、腹膜炎体征进行性加重等。
手术方式:根据损伤的脏器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肝脾破裂修补术、肠切除吻合术、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等。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损伤较轻、无明显腹膜炎体征和脏器破裂证据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
术后管理
监测与护理: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腹部体征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抗感染治疗:根据手术情况和感染风险,合理使用抗生素。
营养支持:早期可通过肠外营养途径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或经口进食。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