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急诊急救 > 文章内容

2025 ESVS临床实践指南:血管创伤的管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19 08:03浏览:

 一般原则
团队与培训
建议快速获得 24/7 临床团队,擅长血液控制和开放及血管内手术,以管理危及生命或肢体的血管损伤患者。
建议实施民用和军用血管创伤课程和专门培训,以发展和维持血管创伤决策和技术技能。
手术场地:建议紧急进入具有混合功能的手术室,以对血管损伤的创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复苏与药物
对于血管创伤患者,建议采用用于创伤性出血患者的损伤控制复苏原则和大量输血方案。
建议所有伴有血管外伤的严重出血患者早期服用氨甲环酸。
止血带使用:当局部压迫和 / 或填塞不足时,对于因肢体血管外伤而出血不受控制的患者,建议在院前尽可能向远处使用止血带。
检查策略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被认为不适合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建议立即转诊至手术室进行手术干预。
对于没有活动性出血临床体征的创伤患者,建议将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作为识别或排除血管损伤的一线检查。
血流恢复
建议在治疗威胁血管创伤的肢体或终末器官时,优先考虑暂时或最终恢复内联动脉血流。
对于血管创伤患者,建议进行一期根治性修复,而不是临时解决方案。
当由于患者的生理或损伤情况而无法及时进行一期根治性血管修复时,建议使用临时血管分流术来快速恢复血流。
移植物使用:对于需要重建血管创伤的患者,推荐使用短段移植物。
颈部血管损伤处理
穿透伤
对于颈部穿透伤和伤动性出血或扩大性血肿的患者,建议立即进行开放手术探查。
建议所有无立即手术干预指征的颈部穿透伤患者进行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术。
当患者生理条件允许且技术上可行时,建议对 ESVS 穿透性 2 级或 3 级颈动脉损伤患者进行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的重建而不是结扎。
对于颅外穿透性椎动脉损伤和无法控制的出血(ESVS 3 级)患者,建议在可行的情况下进行紧急血管内管理和栓塞术。
如果颈内静脉损伤的修复不容易实现,建议进行结扎,前提是一条颈内静脉仍然通畅。
钝性伤
建议所有有钝性脑血管损伤风险的患者进行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术,包括脑血管造影。
对于钝性、低度颈动脉损伤(ESVS 1 级)患者,建议采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非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钝性损伤和活动性出血(ESVS 3 级)患者,建议采用开放修复或血管内支架移植术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无活动性出血的椎体钝动脉损伤患者(ESVS 1 级、2 级或 X 级),建议将抗血小板治疗作为一线治疗。
对于颅外椎动脉钝性损伤和未控制的出血(ESVS 3 级)患者,如果可行,建议进行紧急血管内栓塞治疗。
胸主动脉损伤处理
血压心率控制:对于未经治疗的钝性胸主动脉损伤患者,建议控制收缩压(90 和 110mmHg)和心率(<100/min),除非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创伤性脑损伤。
转诊:建议所有胸主动脉钝挫伤患者转诊至具有 24/7 全天候多专业技能的创伤中心治疗主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