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紫癜 (一)发病原因 许多化学品及药物进入体内,由于其毒性作用而引起血小板减少,或对骨髓的直接抑制,或由于毛细血管的损伤,或由于凝血缺陷而引起。亦可由于变应性机制引起上述的病变。 (二)发病机制 1.毛细血管损伤 引起毛细血管损伤而产生紫癜,伴...
约半数患者,CNS-L在确诊AL后1~5个月内发病,81.5%发生于完全缓解前及复发时,完全缓解时发生者仅占18.3%。少数患者CNS-L为白血病的首发表现,易误诊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一)发病原因 主要见于ALL、AML的M4 M5型,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1.年龄2岁或10岁。 2.血细胞增高或高细胞白血...
(一)治疗 主要是对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疾病的治疗。 (二)预后 与病因有关。如感染、物理因素所致者去除病因即可恢复;如肿瘤等因素所致预后则差。 1.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增高,绝对值7.5109/L。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感染时明显升高,慢性不升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一)发病原因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疾病,归纳如下: 1.感染 多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慢性感染,如细菌感染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者;病毒感染如狂犬...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
50%以上PTL病人表现为结外肿块,累及器官包括胃肠道、肺、皮肤、肝、CNS和移植物自身,尤其CNS受累,见于20%~25%病人,这在普通人群少见。移植物受累的概率也很高,与CNS的相似。移植物受累可以导致移植脏器的功能异常。 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但是,...
(一)治疗 1.减低免疫抑制强度 减低免疫抑制强度后大部分多克隆淋巴增殖性疾病能得到完全控制或明显改善。 对于严重病人可将泼尼松减至维持量7.5~10mg/d,并停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果无疗效(指在10~20天内肿瘤肿块无缩小)则需考虑其他治疗。对于病灶局限的...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 目前基本明确引起PTL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抑制和EBV感染。 尽管各种免疫抑制剂在发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但总体的免疫抑制程度是决定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EBV特异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损伤在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蛋白C抗凝血活性和抗原含量下降。 (二)发病机制 蛋白C系统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微循环,当血液淤滞而将凝血酶进入微循环延迟时,可因蛋白C活化受抑制及凝血酶清除延迟而导致静脉血栓。 (一)治疗 1.华法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