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像科 > 列表
  • 血清白蛋白测定2017-11-06 20:49:54

    血清白蛋白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测定方法:溴甲酚绿法。溴甲酚绿在pH 4.2的缓冲液中与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8nm波长的吸收峰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与白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白蛋白的含量。 2、临床意义: (1) 白蛋...

  • 清蛋白电泳分析2017-11-06 20:49:07

    清蛋白电泳分析 1、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电场中所带电荷量也不同,蛋白质分子量也不相同,所以在同一电场中电泳迁移率就有差异。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最常用的电泳技术,按其泳动速度可...

  •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2017-11-06 20:48:19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和种类 1、急性时相反应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心梗、外伤、炎症、手术、肿瘤时,血浆某些蛋白质水平可有明显增高或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种类:包括...

  • 血清酶的分类2017-11-06 20:47:32

    血清酶的分类 人体的各种代谢能够顺利进行,主要是依靠酶功能的行使。血清中有众多数量的酶,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清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两大类。 1、血浆特异酶: 主要是指在血浆中发挥作用的酶。有少部分酶在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行使...

  • 血清酶生理变异2017-11-06 20:46:45

    血清酶生理变异: 除病理因素外,还有很多生理因素可以影响血清酶测定数值,这些变化无临床病理意义,这些因素有: (1)性别:大多数酶无性别差异,只有少数酶如CK和GGT存在明显性别差异,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不能以同一个参考值作为判断标准。 (2)...

  • 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2017-11-06 20:45:55

    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 疾病时影响血清酶的因素很多,主要机制如下: (1)酶合成异常:血浆特异性酶细胞合成下降,是引起血液中酶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些酶大多数是在肝合成,当肝功能障碍时酶浓度常下降。但酶基因的变异也可引起特定酶减少或消失。 (2)细胞酶的...

  • 酶活性测定方法2017-11-06 20:45:07

    酶活性测定方法 (1)按反应时间分类法: ①定时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段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来求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称为两点法(其中t1往往取反应开始的时间)。在酶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使反应完全...

  • 酶质量测定法2017-11-06 20:44:19

    酶质量测定法: 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利用酶的抗原性,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直接测定酶的质量,直接用质量单位(ng/ml、g/L)来表示酶含量的高低,所得结果的诊断价值高。 用免疫学方法比测定酶活性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且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

  • 同工酶和亚型测定2017-11-06 20:43:27

    同工酶和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前,同工酶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同工酶是一个包括有多种能催化相同化学反应的酶族,这一酶族虽然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各个同工酶在理化性质上有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同工酶差异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将其分...

  •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2017-11-06 20:42:39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型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1、原理:采用酶藕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磷酸...

  • 首页
  • 上一页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下一页
  • 末页
  • 299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