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像科 > 列表
  • 氧容量饱和度和解离曲线2017-11-06 19:05:18

    氧容量、氧结合量、血氧饱和度和解离曲线: 氧容量血液中所含的O2总量称为氧容量。 氧结合量血液中所含的O2中与Hb结合的部分称为氧结合量,氧结合量的多少取决于Hb量的多少。Hb与O2可逆结合的本质及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PO2。PO2越高,结合成HbO2量就...

  • 氧运输的影响因素2017-11-06 19:04:32

    影响氧运输的主要因素有:pH、温度、2,3-二磷酸甘油酸。 ①pH:pH降低,释放氧增加;pH增加,释放氧减少:当血液pH由正常的7.40降为7.20时,Hb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pH上升至7.6时,Hb对氧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释放氧减少,这种因...

  • CO2的运输2017-11-06 19:03:47

    CO2的运输: 血液中CO2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即:物理溶解;与HCO3结合;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在血液中的这三种存在形式,也就是它的三种运输方式。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自细胞进入血液的静脉端毛细血管,使血浆中CO2升高,大部分CO2又扩散入红...

  • 血气分析的参数(1)2017-11-06 19:02:58

    酸碱度及氢离子活度pH及[H+] 血液pH代表血液的酸碱度,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正常人动脉血的pH的参考范围是7.35-7.45,平均7.4。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 血pH的相对恒定取决于 HCO3/ H2CO3 缓冲系统,此系统的比值为20:1,HCO3或 H2CO3的改变可...

  • 血气分析的参数(2)2017-11-06 19:02:13

    二氧化碳总量 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CO2的总和,包括HCO3、少量物理溶解的CO2及极少量其它形式存在的CO2。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代谢因素的影响。正常人动脉全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考范围是24-32mmol/L,平均28mmol/L。...

  • 血气分析的参数(3)2017-11-06 19:01:24

    碳酸氢盐(HCO3) 以结合形式存在的HCO3是体内含量较大的碱性离子,对酸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是体内碱储的主要成分,其变化直接影响pH,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需要有两种可供选用的指标: 实际碳酸氢根(AB):是指血中HCO3的真实含量。其变化易受呼...

  • 血气分析的参数(4)2017-11-06 19:00:40

    缓冲总碱(BB): 全血缓冲碱指所有能起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Pr、Hb等。 BB = HCO3+ Pr+ Hb= 50mmol/L 参考值:45-54 mmol/L(全血) 意义类同于HCO3:降低为代酸或呼碱,增高为代碱或呼酸,但不完全等同。当BB 降低而 AB(HCO3)正常时提示Hb或血浆蛋...

  • 碱剩余2017-11-06 18:59:56

    碱剩余(BE) 标准状态(37℃,SaO2100%,PCO25.32kPa)下将1 L血液滴定至 pH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mmol/L数。血液为碱性用酸滴定,其值为正,称为碱剩余;血液为酸性,用碱滴定,其值为负,称碱不足。因为每个人的血红蛋白和氧饱和度(SaO2)有所不同,因此BE...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2017-11-06 18:59:04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碳酸(H2CO3) 血液中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P CO2是随着肺泡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变化是反向的,通气量增加CO2排出增加,P CO2下降;通气量减少CO2排出也减少,P CO2上升。故称为呼吸性因子。 参考值:Pa CO2 成人:405mmHg(5....

  • 动脉血氧分压2017-11-06 18:58:1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物理溶解氧的分压。 氧从肺泡入血后,除少部分溶解于血液中,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其结合是可逆的,当PaO2升高时O2趋于与血红蛋白结合,当PaO2下降时O2趋向与血红蛋白解离,释放出O2进入组织参与代...

  • 首页
  • 上一页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下一页
  • 末页
  • 299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