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像科 > 文章内容

2024 ACR适宜性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5-05 20:24浏览:

概述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约 10% 出生时被指定为女性的个体。该病由位于子宫内膜腔外的子宫内膜样组织引起,与炎症和纤维化有关,可位于腹膜表面或腹膜以下,延伸到腹膜以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被称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DE)。其通常是多灶性的,好发于骨盆的可预测位置。临床表现差异大,从无症状到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盆腔疼痛最为常见,如痛经、性交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或月经过多等,约一半患者会出现不孕症。

制定目的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提供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程序建议,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

主要内容

  • 影像学检查推荐:对于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会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和患者特征,推荐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MRI 等。超声是常用的初始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盆腔内的病变,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 则在评估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定病变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手术前的精确规划。
  • 诊断流程建议:指南可能会给出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诊断流程和标准,帮助医生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结合超声和 MRI 的特征性表现,如卵巢囊肿的形态、信号特点,以及盆腔内结节状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等,来明确诊断。
  • 治疗相关指导: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个体化目标,但指南可能会提及影像学检查在治疗决策中的作用,如通过影像学评估来确定哪些患者适合手术切除,以及手术的范围和风险等。同时,对于药物治疗后的患者,也可能会建议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