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异常,为显性或隐性遗传尚未定论,有家族性发病趋势。 (二)发病机制 补体在参与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中,主要是通过免疫调理、增强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免疫黏附作用,发挥和溶解抗原的效应。当补体的原发性免疫功...
本病的感染传播途径清楚,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及性接触。所以预防措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开展有关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2.提倡安全的性行为,积极宣传使用安全套。 3.开展HTLV-1母婴传播的预防,避免母婴喂养,以减少婴儿感染。 4.使用血液、血液或分及血...
ATL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白血病样的急性型、淋巴细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预后较好的慢性型和冒烟状态(隐袭型)。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许多患者有广泛的淋巴结病,大多数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纵隔肿块很少见。骨髓常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其...
1.外周血 与其他急性白血病不同,ATL病人一般可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即使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者,程度也较轻,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较少见。白细胞数常增高,尤其见于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人。淋巴细胞占10%~90%,淋巴细胞增多者亦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型ATL病人...
(一)治疗 本病多依据临床分型不同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型或冒烟型患者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以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脏器功能为主,当出现病情进展或急性转变时,方可考虑采用积极治疗措施。急性型或淋巴瘤型ATL虽采用化学、生物学等积极治疗措施,但疗效不佳,...
(一)发病原因 ATL的发生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关,患者血清HTLV-Ⅰ检查阳性。高发区是日本Kyushi岛的南部,此处居民10%~15% HTLV-Ⅰ抗体阳性,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发区和其他地区的发病联系起来还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
贫血是本病患者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起病缓慢,可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一般无出血发热的表现,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1.贫血为临床主要表现,无出血,发热、体检和肝脾肿大。 2.外周血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而白细胞及血小板计...
1.血常规 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白细胞分类正常,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无异常,无病态造血现象。 2.MCV、MCH和MCHC正常。 3.骨髓象 红系统显著减少,粒系及巨核细胞系统各阶段正常。...
(一)治疗 为了减轻症状,患者常需输红细胞,一般1~2周输1次。其他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1.首选药物为皮质激素 它可使某些患者获得缓解。如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g/d,静滴3天后改用泼尼松(强的松)口服。如用泼尼松,40~60mg/d。雄激素也对某些患者有效...
(一)发病原因 1.胸腺瘤 约50%患者合并胸腺瘤,大多为良性。 2.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支原体肺炎等。 3.自身免疫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成人St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