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像科 > 列表
  • 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2017-11-08 17:33:19

    (一)寄生:是生物体共生关系的一种状态,是微生物得利而机体受害的一种生活关系。 (二)病原体:是引起机体感染而致病的微生物。 (三)正常菌群(掌握):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寄居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

  • 细菌的致病性2017-11-08 17:32:32

    细菌的毒力 细菌能否入侵机体引起感染,决定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质,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 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侵入机体的适当门户和部位有密...

  • 细菌的侵入数量2017-11-08 17:31:48

    细菌引起疾病,除需有一定的毒力外,尚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毒力愈强,致病所需菌量愈少;毒力愈低,致病所需菌量愈多。...

  • 细菌的侵入门户2017-11-08 17:31:02

    有一定的毒力和足够数量的病原菌,还要经过适当侵入门户,到达一定的器官和组织细胞才能致...

  • 细菌感染的来源2017-11-08 17:30:11

    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由外界致病菌侵入而致病的。 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由体内寄生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2017-11-08 17:29:16

    1)不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或机体具有完备的非特异性免疫和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迅速被机体清除,不发生感染。 2)隐性感染:指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或只出现不明显的...

  • 机体的抗菌免疫P362017-11-07 21:22:31

    机体的抗细菌性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病原菌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抵抗。经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杀灭病菌。 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特异性免疫作用也有其侧重。 1、对外毒素致病菌感染的免疫:主...

  •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017-11-07 21:14:25

    (一)病毒的感染:是指病毒通过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二)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1、发生细胞病变,引起细胞死亡; 2、无明显变化,即病毒虽在细胞内繁殖,而宿主细胞仍继续分裂繁殖...

  • 感染的种类2017-11-07 21:13:40

    1 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传染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由一个宿主传至另一个宿主。 非传染性感染是指由外环境获得病原体,而不是由一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感染。 2 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体外,包括由人或其他宿主、环境中来。 内源性感染为病原...

  • 感染的临床征像2017-11-07 21:12:54

    (一)病程发展阶段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二)常见症状和体征 1.发热 (1)热型: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间日热)、微热等; (2)发热性感染症:伴皮疹、感冒、头痛、腹泻、呕吐、咳嗽、血尿等; 2.腹泻与腹痛 (1)粪便性质:水样便...

  • 首页
  • 上一页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下一页
  • 末页
  • 299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