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列表
  • 蛋白C活性2018-09-23 21:03:10

    一 概述 蛋白C(protein C,PC)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为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酶原,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其主要作用是活化后可灭活凝血因子Ⅷ与凝血因子Ⅴ,抑制血液凝固。PC、蛋白S、蛋白C抑制物和血栓调节蛋白共同组成机体内重要的抗凝系统蛋白C抗凝系统,在...

  • 红细胞容量测定2018-09-23 21:02:03

    一 概述 红细胞容量(red blood cell volume,RCV)测定主要用于鉴别真性与假性红细胞增多症。其原理是用一定已知量的能限制在血循环中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注入循环血内,待其在血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稀释后的浓度,按照稀释法原理,可计算出示踪剂的被稀...

  • 甲皱微循环检查2018-09-23 21:00:40

    一 概述 微循环是完成循环系统基本职能的最小功能单位。其形态和机能状态的变化与整个机体、尤其是循环系统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人体外周微循环检查的部位较多,甲皱、球结膜、舌、口唇、齿龈、口腔黏膜、皮肤等处均可采用,但其中以手指甲皱部位...

  • 抗凝血酶Ⅲ含量测定2018-09-23 20:59:24

    一 概述 抗凝血酶Ⅲ(AT-Ⅲ)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合成,为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肝素可诱导抗凝血酶发生构象改变,使其更易于凝血酶结合,可大大提升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此外,AT-Ⅲ在肝素的介导下可与活化的...

  • 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2018-09-23 20:58:01

    一 概述 抗凝血酶Ⅲ(AT-Ⅲ)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合成,为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肝素可诱导抗凝血酶发生构象改变,使其更易于凝血酶结合,可大大提升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此外,AT-Ⅲ在肝素的介导下可与活化的...

  • 全血黏度(切变率3.83)2018-09-23 20:56:53

    一 概述 全血黏度(CP)是指全血在流动时与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内摩擦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数,是血浆黏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它是流动的倒数,黏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全血黏度是随...

  • 全血黏度(切变率:38.3)2018-09-23 20:55:46

    一 概述 全血黏度(CP)是指全血在流动时与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内摩擦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数,是血浆黏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它是流动的倒数,黏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全血黏度是随...

  • 全血黏度(切变率192)2018-09-23 20:54:21

    一 概述 全血黏度(CP)是指全血在流动时与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内摩擦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数,是血浆黏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它是流动的倒数,黏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全血黏度是随...

  • 性别决定区因子检查2018-09-23 20:53:15

    一 概述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SRY基因)检测是目前最公认的性别鉴定方法。性发育异常通常表现为染色体、性腺和性解剖结构不典型。在人类胚胎的正常分化过程中,应确定三个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和表型性别。人类这三种性别...

  • 血沉2018-09-23 20:51:53

    一 概述 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血沉速度的快慢与...

  • 首页
  • 上一页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下一页
  • 末页
  • 317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