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特征
POP 全球发病率高达 20% 且呈逐年升高趋势,约 50% 的产后女性会发生 POP。我国 POP 患病率接近 20%,其中症状性 POP 占成年女性的 9.6%。
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因素
妊娠及分娩:阴道分娩(包括仅经阴道分娩、同时经阴道和剖宫产分娩)与 POP 的风险增加有关,首次阴道分娩和产钳分娩是主要因素。产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肛提肌损伤、肛提肌裂孔面积>40cm² 也是 POP 的风险因素。
年龄:盆底肌肉和韧带随年龄增长而减弱,35 岁后的女性 POP 的发生风险是年轻女性的 2.44 倍,50 岁后的女性 POP 的发生风险是年轻女性的 1.86 倍。
腹内压:便秘、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会造成腹内压增加,导致盆底承托功能受损,引发 POP。
体质量:BMI>30kg/m²、腰围≥88cm 是 POP 的风险因素。BMI<18.5kg/m² 的女性 POP 风险增加 2.59 倍。
家族史:母亲有 POP 病史与 POP 风险增加 2.50 倍相关,姐妹有 POP 病史与 POP 风险增加 5.88 倍相关。
慢性病及生活方式: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缺乏锻炼、妇科恶性肿瘤及治疗史是 POP 的相关风险因素。
其他:雌激素缺乏、产后盆底肌力<3 级、盆底手术史、子宫切除术、结缔组织病是 POP 的相关危险因素。
盆腔器官脱垂风险人群的早期预警
目前尚无公认的 POP 风险人群的预测工具,若个体同时存在 5 个及以上 POP 相关风险因素,无论其是否具有 POP 相关症状,均应视作 POP 高风险个体,尽早启动早期健康宣教、建立盆底档案、进行疾病筛查和早期干预,并做好随访工作。
盆腔器官脱垂风险人群的早期干预措施
风险因素评估:对于 POP 风险人群,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查体,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人口学信息、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针对可干预类因素,制定管理方案。
体质量管理: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 2-4kg,6 月内减少当前体质量的 5%-10%。消瘦个体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膳食,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坚持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全身协调运动。
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议所有 POP 风险个体均应积极改善其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戒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增加运动、合理膳食、积极预防以及改善便秘、避免长期增加盆底压力的体力活动等。
盆底肌肉训练:对于盆底肌力<3 级的个体,通过加强薄弱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增强盆底支持力,改善盆底功能。
慢性病的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减轻腹内压增加的状况。
阴道松弛的治疗:对于轻度阴道松弛,建议采用非手术疗法如 PFMT、射频和激光治疗;对于中重度松弛,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