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和病因
发病率: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气候炎热和水源不足地区更为明显,发生率约为 0.53%-15%。
病因
代谢异常:如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低柠檬酸尿症等,导致体内矿物质平衡失调。
遗传因素:约 30% 与遗传性代谢障碍相关,常见的有胱氨酸尿症和原发性草酸尿症,还有 Bartter 综合征、遗传性低镁尿症等罕见病。
环境因素:高温、脱水、长期摄入过多盐和蛋白质会增加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症状往往不典型,婴幼儿尤其如此。典型表现有腰痛、血尿、反复尿路感染及尿频、尿急等排尿功能障碍,15%-25% 的儿童无症状,常因其他影像检查意外发现结石。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为首选,安全无辐射,复杂病例或超声无法确诊时可用无对比剂 CT。
实验室检查:包括 24 小时尿液分析和血液电解质、钙磷水平监测,疑似遗传性疾病的儿童建议基因检测。
保守治疗
增加液体摄入:每日至少摄入 1.5-2 升液体,促进结石自然排出。
止痛管理:急性肾绞痛发作时,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时可考虑阿片类药物。
药物排石治疗:小于 10 毫米的输尿管结石,建议使用 α 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促进排出。
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SWL):是儿童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小于 20 毫米的单发结石,成功率在 44%-90%,并发症通常较轻微。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对于大于 2 厘米的结石,尤其是下极结石有效且安全,迷你 PCNL 和超迷你 PCNL 等技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输尿管镜碎石术(URS):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半刚性或柔性输尿管镜碎石术是有效选择,柔性输尿管镜术还可处理小于 20 毫米的肾结石。
预防
液体摄入:建议儿童每日液体摄入量达 1500-2000 毫升。
饮食调整:草酸钙结石患者,适量减少蛋白质摄入至 0.8-1.0 克 / 千克 / 天,避免高钠饮食,增加含柠檬酸的水果和蔬菜摄入。
药物预防:胱氨酸尿症或草酸钙结石等特定代谢异常患者,可能需长期药物预防。
随访
影像学检查:每 6 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评估结石生长和复发情况。
24 小时尿液分析:每 6 个月进行一次代谢评估,以便调整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