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慢性附睾炎(chronic epididymitis, CE)是指附睾因急性感染后或慢性感染、药物等理化因素持续 3 个月及以上出现不适或疼痛,是影响男性健康的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医源性等因素引起的血 - 附睾屏障破坏,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和持续性炎症反应。
病因
西医病因病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是主要病因。感染途径包括尿路感染、性传播、血行传播等。致炎因子破坏血 - 附睾屏障,引发附睾组织的持续炎症,免疫反应导致附睾的慢性病变。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将附睾炎归属于 “子痈” 范畴,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性质多虚实夹杂,肝脾失调导致气血不畅,瘀血痰湿阻滞于经络。
诊断
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病程超过 3 个月,有局部持续或间歇性不适或疼痛,如阴囊坠胀感或疼痛,可向下腹部或腹股沟放射,站立或活动后加重,还可能有急性发作症状或无症状期。
体格检查:附睾肿胀、结节或质地变硬,多局限于附睾尾部,有轻中度压痛,可伴有输精管增粗或迂曲,严重者可触及串珠样变形的输精管,皮肤增厚或伴有阴囊窦道,合并睾丸病变时患侧睾丸质地偏硬,触痛明显,部分患者附睾可能萎缩。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和尿培养、尿道分泌物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测,必要时可行 C 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检测。
辅助检查:阴囊超声是诊断慢性附睾炎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典型表现为附睾增大,回声不均匀,伴有高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附睾炎的严重程度,鉴别急性睾丸扭转。
鉴别诊断:需与急性附睾炎、睾丸肿瘤、附睾囊肿和附睾淤积症、附睾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西医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尿液或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经验用药方面,肠道菌群感染推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感染,使用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也可联合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淋病性附睾炎患者,肌肉注射头孢曲松,或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
镇痛和对症支持治疗:疼痛明显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且保守治疗无效,尤其是持续疼痛影响生活质量者,可采用附睾切除术、皮肤血管吻合术。
中医治疗
内治法:分为湿热瘀阻证(用龙胆泻肝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肝郁气滞证(用橘核丸或柴胡疏肝散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阳虚寒凝证(用阳和汤加减)、肝肾阴虚证(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外治法:包括外敷疗法(如意金黄膏、阳和解凝膏等)、中药熏蒸疗法、针灸疗法。
物理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且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如超短波理疗、频谱治疗仪、直流中药离子导入等。
健康管理
强调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体质调理、康复训练等措施预防复发,如痰湿体质患者应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