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西医
ED 病因:常见有器质性、心理性和混合性三种。器质性包括血管性、神经性、解剖性、内分泌问题;心理性涉及焦虑、抑郁和关系冲突等。
PE 病因:涉及神经、内分泌和肌肉功能、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阴茎超敏反应、过度兴奋的射精反射、性兴奋易激动、内分泌疾病、遗传易感性、中枢 5 - 羟色胺受体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症等。
中医
相关范畴:ED 归属 “阳痿”“阴痿”“筋痿” 等范畴,PE 归属 “早泄”“鸡精”“见花谢” 等范畴。
病因病机:肾、肝、脾和心的功能失调以及精、卫气、营血的亏虚或失畅均可能导致 ED-PE 共病,具体包括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逸失衡、体虚久病和外感邪毒等。
诊断
病史和性生活史采集:询问性欲、勃起、性快感、射精等方面问题,利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和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判断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对生殖、泌尿、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系统进行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值、全血细胞计数等。
特殊检查:评估勃起功能如 RigiScan,阴茎血管功能评估有海绵体内注射试验、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射精功能评估包括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
中医诊断:注重望、闻、问、切,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进行诊断。
治疗
基础治疗:重视病因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防治基础疾病。
心理行为疗法:分析评估心理问题,疏导恐惧、焦虑情绪,可联合 “动 - 停”“挤压” 等行为疗法。
口服药物联合疗法:推荐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联合磷酸二酯酶 5(PDE5)抑制剂(PDE5I),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治疗 ED,达泊西汀治疗 PE。
PDE5I 联合表面麻醉药物:使用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等局部表皮麻醉药降低阴茎头敏感性,延长射精潜伏期。
手术治疗及其他疗法
手术:ED 手术有阴茎假体植入术、阴茎静脉漏手术、阴茎动脉重建手术等;PE 手术主要是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但疗效缺乏证据,应慎重选择。
其他:如低能量超声波、负压吸引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依据 “八纲辨证,首辨阴阳” 分为阳证、阴证两类。阳证常见湿热瘀滞,用龙胆泻肝汤等;阴证有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脾肾两虚等证型,分别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无比山药丸等。
中药外治:用蛇床子、菟丝子、五倍子等水煎后熏洗阴茎。
针灸治疗:以心经、肝经、肾经、任督脉为主,选太溪、气海、关元等穴位针刺,可配合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