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2024,27发布时间:2025-01-27 09:13浏览:

 流行病学
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达到 22.32%,其中中小学生考试焦虑达 29.8%,且逐年增长,考试焦虑发生率在国内呈现西部 > 中部 > 东部的阶梯分布,女性考试焦虑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考试焦虑与其他焦虑障碍共病率达 60%。
病因
内部因素:人格特质方面,神经质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责任心、开放性呈负相关,自尊水平低、完美主义担忧等易引发考试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低、采用回避型应对方式、内部动机不足、心理弹性差、正念水平低、情绪智力低、学习习惯不良等也会增加考试焦虑风险。
外部因素:家庭环境中母亲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学业期望不合理等会影响孩子考试焦虑程度。学校环境里课堂教学缺乏结构和清晰性、任务要求过高,考试环境中考试缺乏结构性和透明度、考试性质为评价性等都会引发学生焦虑。学业成绩差既是考试焦虑的结果,也可能成为预测因子,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情绪表现:情绪波动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增加,烦躁不适、过度紧张、恐慌不安,面对考试或考试相关事件时敏感性增加,易激惹、暴躁、冲动,情绪不能控制,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自觉考试无望,学习动力下降。
躯体表现:自主神经兴奋,可累及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以神经、循环、呼吸及消化系统的表现突出,如疲乏倦怠或多动、面部潮红、头晕头痛、胸闷、气促、过度换气、四肢震颤、胃部不适、厌食、恶心欲呕、腹痛腹泻、胸闷心悸、多汗、口干、尿频、月经失调、睡眠问题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
认知表现:感到学习困难、学习效率降低,考前学习或考试过程中常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时性遗忘、回忆不清,思维的深度和敏捷性下降,倾向于过多地采用消极的评价或解释事件的方式对考试进行认识。
行为表现:主要通过拖延和逃避两种常见形式出现,如考试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计划完成学习计划、借故延期参加考试、考试迟到、遗忘考试材料、在考场上紧张多动或精神不济、提前中止考试等,甚至可能出现网络成瘾或物质滥用,严重时可出现对人对己的过激行为。
评估
可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AS)、中文版考试焦虑量表(TAI)简表和考试焦虑诊断量表(TAT)等工具进行评估。其中 TAS 得分≥20 为高考试焦虑者,≤12 分为低考试焦虑者;TAT 评分 0~24 分为镇定,25~49 分为轻度焦虑,50~74 分为中度焦虑,75~99 分为重度焦虑。
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情感治疗、接纳与承诺疗法、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叙事疗法、平衡心理治疗、团体治疗等。
药物治疗: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 - 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抗抑郁药,以及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抗焦虑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和 β- 受体阻滞剂可短期使用。
物理治疗:推荐生物反馈、虚拟现实技术和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