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酸皮肤反应检测精神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CSNP 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专家共识(2024 版)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全体成员
摘要:烟酸皮肤反应钝化是精神病性障碍的一个已知生物内表型特征。通过检测烟酸诱发的皮肤潮红反应程度,可以识别出约 30% 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具有这一特征,该特征可能与磷脂 - 炎性失衡的致病机制相关。这一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防治思路。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操作规范,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讨论并形成了《烟酸皮肤反应检测精神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探讨烟酸皮肤反应生理机制及其与精神病性障碍相关的异常机制、检测方法、界定标准、作为精神病性障碍生物标志的证据、辅助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干预措施,并就该检测的必要性、适用范围、过程标准化、结果解读、靶向干预、在早筛和预防中的价值等问题形成专家建议。
关键词:烟酸皮肤反应;精神病性障碍;生物亚型;膜磷脂假说;共识
一、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
证据水平:
Ⅰ 级:至少包含两项具有足够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和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或高质量的 meta 分析。
Ⅱ 级:至少包括一项样本量充足的临床试验,或具有较宽置信区间的 meta 分析。
Ⅲ 级:前瞻性的非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报告或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
Ⅳ 级:专家的建议或共识。
推荐级别:
A 级:证据已被证实或广泛认可,专家组意见一致。
B 级:相关证据或观点倾向于支持有效性,合理性得到认可,专家组存在小范围争议。
C 级:证据已证明或普遍认同为无效或无用,不建议使用 。
二、烟酸皮肤反应生理机制及其与精神病性障碍相关的异常机制(Ⅰ, A)
尽管精神病性障碍(PSD)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烟酸引起皮肤潮红反应的生理机制已经相对清楚。烟酸接触皮肤后出现潮红反应过程可以分为烟酸与 G 蛋白偶联受体 109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09A,GPR109A)相互作用、激活磷脂酶 A2、合成前列腺素等 3 个步骤。
烟酸与 GPR109A 的相互作用:首先与皮肤细胞表面特定的 G 蛋白偶联受体 GPR109A 结合,激活位于皮肤真皮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上的受体。
磷脂酶 A2 的激活:GPR109A 的激活进一步刺激磷脂酶 A2(phospholipase A2,PLA2)的活性,导致细胞膜中的磷脂质释放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 。AA 是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前体,特别是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的 AA 被转化为扩血管的前列腺素 D2(prostaglandin D2,PGD2)和前列腺素 E2(PGE2)。这两种前列腺素在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流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引发皮肤潮红。
在 PSD 患者中,烟酸皮肤反应异常表明其磷脂 - 花生四烯酸 - 类花生素信号通路可能存在潜在的信号转导途径失调,影响了皮肤和血管对烟酸的反应能力。研究显示,首次发作且未使用药物的 PSD 患者,血清 PLA2 活性显著增加,这一现象与那些具有烟酸皮肤反应钝化(attenuated niacin response, ANR)的患者相关 。此外,烟酸反应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涉及 PLA2、AA、PG 等脂肪酸类和炎症因子,提示 ANR 特征可能与 PSD 患者磷脂代谢异常及炎性失衡的生物特征相关。
三、烟酸皮肤反应的检测方法(Ⅰ, A)
目测法是目前经典且公认的检测烟酸皮肤反应的方法,该方法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 。检测全过程可以分为烟酸溶液配制、烟酸皮肤反应操作步骤、皮肤潮红程度评价 3 个部分。
烟酸溶液配制:准备浓度分别为 10⁻¹ mol/L、10⁻² mol/L、10⁻³ mol/L、10⁻⁴ mol/L 的烟酸溶液。
操作步骤:试验在光线稳定且充足、常温房间进行。首先将带有厘米刻度的塑料尺贴于受试者前臂外侧,0 刻度靠近手腕,20 cm 刻度靠近手肘。平行于手臂处贴上试验编号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将浸有 10⁻⁴ mol/L 烟酸溶液的滤纸置于手臂内侧皮肤,与刻度尺 3 cm 处齐平;浸有 10⁻³ mol/L 浓度的滤纸片置于与刻度尺 7 cm 处齐平处;浸有 10⁻² mol/L 浓度的滤纸片与刻度尺 11 cm 处齐平;浸有 10⁻¹ mol/L 浓度的滤纸片与刻度尺 15 cm 处齐平。低浓度到高浓度烟酸溶液的滤纸片在被试前臂内侧腕部至肘部快速依次粘贴,反应 1 min 后快速移开滤纸片,移开时注意不要拖动。
皮肤潮红程度评价:用带有时间水印的相机垂直于被试手臂,距离固定为 25 cm,分别在反应前(滤纸片未摘)、5 min、10 min、15 min、20 min 拍摄照片,依据照片按照标准的皮肤潮红程度分级量表进行打分评价。
四、烟酸皮肤反应钝化的界定标准(Ⅱ, B)
目前对于烟酸皮肤反应钝化(ANR)的界定尚无完全统一的金标准,但多数研究和临床实践倾向于采用以下标准:在标准的烟酸皮肤反应检测流程下,当受试者在最高浓度(10⁻¹ mol/L)的烟酸刺激下,皮肤潮红反应程度低于正常人群平均值 2 个标准差以上,同时在其他较低浓度下的反应也显著低于正常范围,即可判定为烟酸皮肤反应钝化。也可结合不同时间点的皮肤潮红持续时间和强度综合判断,例如在 15 - 20 min 时,正常人群的皮肤潮红仍较为明显,而 ANR 个体的潮红已基本消退或程度极弱。
五、烟酸皮肤反应检测作为精神病性障碍生物标志的证据(Ⅱ, B)
遗传关联证据:多项遗传学研究发现,与烟酸皮肤反应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病性障碍的遗传易感性存在一定关联。例如,GPR109A 基因的某些突变位点不仅影响烟酸诱导的皮肤反应程度,在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的出现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提示这些基因位点可能是连接烟酸皮肤反应与精神病性障碍的遗传纽带。
临床研究证据:大量临床对照研究表明,在首次发作未用药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约 30% 表现出烟酸皮肤反应钝化现象,且这一比例在慢性患者中也维持在相似水平。同时,具有 ANR 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在疾病进程、症状表现和治疗反应上与非 ANR 患者存在差异,例如 ANR 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复发率、更严重的阴性症状和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对较低的有效率 。
六、烟酸皮肤反应检测在精神病性障碍中的辅助诊断价值(Ⅱ, B)
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难以明确诊断的疑似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烟酸皮肤反应检测可作为一项辅助指标。若检测结果显示为 ANR,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早期识别精神病性障碍,避免误诊和漏诊。
生物亚型分类:基于烟酸皮肤反应检测结果,可以将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一步分为 ANR 和非 ANR 亚型。不同亚型在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上可能存在差异,这种生物亚型分类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七、基于烟酸皮肤反应检测结果的临床干预措施(Ⅲ, C)
针对 ANR 患者的药物干预:鉴于 ANR 患者可能存在磷脂代谢异常和炎性失衡,可考虑使用一些调节磷脂代谢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例如,ω - 3 脂肪酸具有调节细胞膜磷脂组成和抗炎的作用,在部分研究中发现其对 ANR 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认知功能。但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非药物干预:对于 ANR 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偏差和应对策略,提高心理韧性;康复训练如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八、烟酸皮肤反应检测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临床诊断辅助:适用于临床疑似精神病性障碍,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风险评估:对于有精神病性障碍家族史、处于高危环境或具有其他高危因素(如童年创伤史、长期应激等)的人群,可进行烟酸皮肤反应检测,评估其发病风险,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研究用途:在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研究中,可作为生物标志用于患者的分组和疗效评估,有助于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检测前准备:检测前应详细询问受试者的病史,包括皮肤疾病史、药物过敏史、近期用药情况等。避免在受试者皮肤有破损、炎症、感染等情况下进行检测;若受试者近期使用过可能影响皮肤血管反应或炎症状态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应在停药足够时间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过程规范:严格按照标准的检测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确保烟酸溶液的配制浓度准确、滤纸粘贴位置和时间一致、拍照记录的角度和距离固定等。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减少人为误差。
结果解读谨慎:烟酸皮肤反应检测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和评估的参考指标,不能单独用于确诊或排除精神病性障碍。在解读结果时,需综合考虑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家族遗传背景等多方面因素,避免过度依赖检测结果而造成误诊或漏诊 。
九、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索烟酸皮肤反应钝化与精神病性障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分子机制,明确相关信号通路和关键基因靶点,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优化检测方法:研发更精准、便捷、客观的烟酸皮肤反应检测技术,如利用皮肤血流监测仪、红外热成像等设备定量评估皮肤反应,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扩大临床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验证烟酸皮肤反应检测在不同种族、年龄段、临床亚型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预测价值和治疗指导意义,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推动该检测技术在精神科临床的广泛应用。
联合生物标志物研究:探索将烟酸皮肤反应检测与其他生物标志物(如神经影像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遗传标志物等)联合应用,构建更全面、准确的精神病性障碍诊断和评估体系,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分型和个性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