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了痛风的术语和定义、证候诊断、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适用于临床不同分期痛风患者的辨证治疗,供国际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师进行痛风诊疗时参考使用。
-
痛风: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相当于中医的 “痹证”“历节” 等范畴,与嘌呤代谢紊乱和 / 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
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
西医诊断:痛风的症状、体征及诊断条件见附录 A。
-
疾病分期:
-
高尿酸血症期:血尿酸水平升高,而临床尚未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或尿酸性结石。
-
治疗原则:关节炎发作期以治标为准,缓解期则标本兼顾。
-
以关节肿痛为主诉阶段:急性关节肿痛期,以清热利湿为主,或散寒清利并用,尽快实现除痹镇痛目的;慢性关节肿痛期,清热利湿或散寒清利,祛浊与通络并用,减少复发。
-
以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诉阶段:均以祛除湿浊为主要目的,兼顾疏肝、运脾或益肾,以稳定降低尿酸水平,避免湿浊复生;痛风性肾病期,则需健脾助运,益肾泌浊,祛除湿浊瘀毒。
-
分期证治: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
湿热阻络证:治法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
寒湿郁热证:治法为散寒除湿通络,兼清郁热。
-
慢性痛风关节炎期:
-
浊瘀痹阻证:治法为泄浊祛瘀,通络止痛。
-
脾虚湿热阻络证:治法为运脾化湿,清热通络。
-
肾虚浊瘀阻络证:治法为温肾化浊,祛瘀通络。
-
其他特色疗法:
-
针刺: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疼痛评分,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较好。痰瘀痹阻证可配伍血海;脾肾亏虚证可配伍太溪、照海。
-
刺络放血: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可以缓解疼痛,提升有效率和治愈率,安全性好。常用穴位有阿是穴、太冲、行间、内庭、委中等;常用耳穴有内分泌、脾、肾、枕、输尿管、膀胱、内生殖器等对应穴,常使用王不留行籽贴敷对应耳穴。
-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治疗痛风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关节疼痛、肿胀评分。常用药物如清热通痹汤适用于痛风偏湿热者;痛风性关节炎足浴散剂适用于痛风偏寒湿郁热者。
-
辨证施膳与生活调摄:辨证施膳治疗痛风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疼痛评分。同时应坚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坚持适当强度运动。
该指南是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和具体方法的一种陈述性文件,不是医疗行为的标准或规范,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考该指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