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2024 WFNS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诊断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13 10:44浏览:

2024 WFNS 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诊断
一、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显著影响。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制定本建议,旨在为 LDH 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评估提供科学指导,以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二、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与患病率
  1. LDH 在成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地区和研究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成年人中 LDH 的终身患病率约为 15% - 40%。在西方国家,每年 LDH 的发病率约为每 10 万人中 200 - 300 例,且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体力劳动方式改变以及久坐生活方式增加等因素有关。
  1. 一项对多个国家的综合研究显示,欧洲部分国家 LDH 患病率为 10% - 20%,美国为 15% - 25%。在亚洲,日本的研究表明其成年人 LDH 患病率约为 10% - 15%,而中国部分地区调查发现,LDH 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 11% - 19%。这些差异可能受遗传背景、生活习惯、职业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人群分布特征
  1. 年龄:LDH 好发于 20 - 50 岁的成年人,此年龄段人群处于劳动年龄,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且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易发生突出。其中,30 - 40 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所有病例的 40% - 50%。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青少年 LDH 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主要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良姿势等因素相关。
  1. 性别:一般认为男性 LDH 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 1.5 - 2:1。这可能与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较多,腰椎间盘承受更大压力有关。但在绝经后女性中,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腰椎骨质流失加快,椎间盘退变加速,其 LDH 发病风险也相对增加,与男性差距缩小。
  1. 职业:职业因素与 LDH 发病密切相关。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搬运工、矿工等,长期弯腰负重,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过大,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久坐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保持不良坐姿,腰部肌肉松弛,腰椎稳定性下降,椎间盘易突出,其 LDH 发病率也较高。有研究表明,重体力劳动者 LDH 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2 - 3 倍,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病率约为普通人群的 1.5 倍。
(三)危险因素
  1.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内水分减少,髓核弹性降低,纤维环韧性减弱,容易发生破裂导致髓核突出。研究发现,30 岁以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逐渐明显,是 LDH 发生的重要基础因素。
  1. 腰部外伤:急性腰部扭伤、高处坠落等外伤可直接损伤椎间盘,加速其退变和突出。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LDH 发病风险比无外伤史者高 1.5 - 2 倍。
  1. 不良姿势与生活习惯:长期久坐、弯腰、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使腰椎长时间处于非生理性应力状态,增加椎间盘压力。同时,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也会加重腰椎负担,促进 LDH 发生。例如,肥胖人群(BMI>30kg/m²)由于腰部承受额外重量,LDH 发病风险较正常体重人群高 2 - 3 倍。
  1. 遗传因素:部分研究表明,LDH 存在一定遗传倾向。某些基因多态性与 LDH 易感性相关,如胶原蛋白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等多态性位点,可影响椎间盘结构和代谢,增加发病风险。家族中有 LDH 患者的个体,其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 1.2 - 1.5 倍。
三、临床诊断
(一)症状表现
  1. 腰痛:是 LDH 最常见的症状,约 90% 以上患者会出现。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胀、刺痛、隐痛等,多位于下腰部,可向臀部、大腿后方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常因劳累、久坐、弯腰等动作加重,休息后缓解。部分患者腰痛在晨起时较轻,活动后加重,下午或晚上疼痛明显。
  1. 下肢放射痛:典型的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走行,从臀部开始,经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背。疼痛多为单侧,少数患者可双侧受累。当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动作时,下肢放射痛可加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如 L2 - L3、L3 - L4)可压迫相应神经根,引起大腿前内侧或腹股沟区疼痛。
  1. 麻木感:下肢麻木常与下肢放射痛伴发,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起感觉异常。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如 L5 神经根受压,麻木感多位于小腿外侧、足背;S1 神经根受压,麻木感在足外侧、小趾。
  1. 肌力减退:病情严重时,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退。例如,L5 神经根受压,可导致足背伸肌力减弱,表现为抬脚无力;S1 神经根受压,小腿三头肌肌力下降,出现踮脚尖无力。长期肌力减退可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肢体功能。
  1.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巨大椎间盘突出或脱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引起会阴部感觉减退或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潴留、失禁,便秘或排便失禁等。马尾神经综合征是 LDH 的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
(二)体格检查
  1. 腰部体征:观察腰部外观,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这是机体为缓解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一种代偿性姿势。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活动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前屈受限较为明显。按压腰椎棘突旁或椎旁肌肉,可出现压痛,压痛部位多与病变节段相对应,且疼痛可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叩击腰部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疼痛加剧。
  1. 神经系统检查
  • 感觉检查:详细检查下肢皮肤感觉,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通过对比双侧肢体感觉,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或异常区域,可辅助定位受压神经根。如 L5 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表现为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迟钝;S1 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常见于足外侧、小趾皮肤感觉减退。
  • 运动检查:评估下肢肌肉力量,重点检查与腰椎神经根支配相关的肌肉。如让患者进行足背伸、跖屈、伸趾等动作,观察肌肉收缩力量。L5 神经根受压,足背伸肌力减弱;S1 神经根受压,跖屈肌力下降。通过双侧对比,可判断肌力减退程度。
  • 反射检查:检查膝反射(L3 - L4 神经根支配)和跟腱反射(S1 神经根支配)。L4 - L5 椎间盘突出,一般膝反射无明显变化;L5 - S1 椎间盘突出,跟腱反射常减弱或消失。反射异常对定位神经根受压节段有重要意义。
  • 特殊试验
  •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双腿伸直,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若在 60° 以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坐骨神经受压,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基础上,缓慢降低患肢高度至疼痛消失,再将踝关节背屈,若疼痛再次出现,为加强试验阳性,进一步支持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的诊断。
  •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屈膝 90°,检查者将患者小腿上提,使髋关节过伸。若出现大腿前方疼痛,则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多见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L2 - L3、L3 - L4)压迫股神经。
四、影像学诊断
(一)X 线检查
  1. 检查目的与意义:X 线检查是 LDH 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虽然 X 线片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但可观察腰椎整体形态、椎体骨质改变、椎间隙宽度及脊柱序列等。通过 X 线片可排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椎体滑脱等其他疾病,为进一步检查提供方向。
  1. 常见影像学表现:腰椎生理曲度可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出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后凸畸形。椎间隙可能变窄,尤其是病变节段椎间隙,如 L4 - L5、L5 - S1 椎间隙变窄较为常见。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增生,表现为椎体前缘或后缘唇样骨赘形成。少数患者可发现脊柱侧弯,侧弯方向多与突出的椎间盘位置有关,一般凸向健侧。
  1. 局限性:X 线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低,无法清晰显示椎间盘、神经根及脊髓等结构,不能直接确诊 LDH。对于早期或轻度的椎间盘突出,X 线片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因此,X 线检查在 LDH 诊断中主要起辅助和排除其他疾病的作用,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二)CT 检查
  1. 检查优势:CT 检查对腰椎骨性结构和椎间盘组织显示清晰,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方向、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 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是否压迫神经根、硬膜囊,还可发现椎体骨质增生、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狭窄的因素。对于椎间盘钙化,CT 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清晰显示钙化影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手术方案制定。
  1. 影像学表现:在 CT 图像上,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间盘组织超出椎体边缘,密度与椎间盘一致或略低。根据突出程度和形态,可分为膨出、突出、脱出和游离型。膨出型表现为椎间盘均匀向四周膨隆,超出椎体边缘;突出型为椎间盘局限性突出,纤维环部分破裂;脱出型可见髓核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呈菜花状突入椎管;游离型则是髓核完全游离于椎管内,与原椎间盘脱离。同时,CT 可测量椎管矢状径、横径,评估椎管狭窄程度。
  1. 应用场景:CT 检查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 LDH,但 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需要进一步明确椎间盘突出情况及椎管狭窄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详细信息的患者。尤其对于有手术指征,需精确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的患者,CT 检查具有重要价值。然而,CT 检查存在一定辐射,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三)MRI 检查
  1. 检查特点:MRI 是目前诊断 LDH 最敏感、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它能清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硬膜囊等软组织的形态和信号变化,对软组织病变的分辨率极高。MRI 可多方位成像(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全面观察腰椎各结构,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的节段、程度、方向以及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情况。同时,MRI 还可发现椎间盘退变、终板炎、椎体骨髓水肿等伴随病变,对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1. 影像学表现:在 MRI T2 加权像上,正常椎间盘呈高信号,而退变的椎间盘信号减低。椎间盘突出表现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信号与正常椎间盘一致或略低,在 T2 加权像上可清晰显示突出物与周围组织的界限。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神经根,使其移位、变形,信号增强;压迫硬膜囊可导致硬膜囊受压变形。此外,MRI 还可观察脊髓信号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脊髓损伤或病变。
  1. 临床应用:MRI 适用于所有怀疑 LDH 的患者,尤其是临床症状不典型、需要与其他脊髓和神经根疾病鉴别诊断的患者。对于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治疗,MRI 能提供详细准确的病变信息,指导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但 MRI 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固定器等)的患者可能无法进行 MRI 检查,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五、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流行病学上具有一定的发病特点和人群分布规律,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发生发展。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体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病情。影像学检查在 LDH 诊断中不可或缺,X 线、CT 和 MRI 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互补充,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医生应综合运用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信息,对 LDH 进行准确诊断,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未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有望进一步优化 LDH 的诊断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需要加强对 LDH 危险因素的研究和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减轻社会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