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重塑、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滑膜炎症、肌肉萎缩等为特征的全关节疾病。
-
诊断要点及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如膝关节过度劳损史,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体征(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中晚期可见肌肉萎缩)、影像学资料(X 线片、MRI、CT 等用于诊断和评估)及实验室检查做出判断。同时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进行鉴别。
-
中医:将膝骨关节炎称为 “膝痹”,核心病机为本痿标痹,以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以痹痛为主要症状,同时夹杂脾虚、痰湿、血瘀等。
-
民族医药:壮医称其为 “骆芡”“发旺”,因年老体虚或受伤留瘀,感受风寒湿等邪毒客于筋骨致病;蒙医称为 “关节协日乌素病”,病因是三根失衡,七素转化失司,协日乌素增多与巴达干、琪苏相协聚于关节;瑶医称其为 “松节闷症”“风敌病”,因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感受邪气,造成机体盈亏失衡、三元失和、经络不通、筋骨失荣而发病。
-
中医辨病辨证: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
-
民族医药辨病辨证:
-
壮医:分阴证和阳证。阴证关节疼痛、肿胀,触之不热或热不甚,遇寒痛增,得热痛减;阳证关节灼热疼痛、肿胀,遇热加剧。
-
蒙医:有寒性和热性之分。寒性关节酸痛、活动受限、变形,局部发凉、遇寒加重;热性关节热痛、红肿,遇热痛增、遇寒则舒。
-
瑶医:分盈型和亏型。盈型起病急、疼痛剧烈,发病时间短,属实证;亏型起病缓、关节局部发热、隐痛,发病时间长,属虚证。
-
治疗原则:进行正确诊断、辨病辨证,中医及民族医药治疗手段相结合,分阶梯治疗,达到全病程管理。
-
三阶梯治疗策略:轻中度患者应用中医、民族医药进行非手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关节肿胀或卡压、交锁等临床表现的中重度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选择保膝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不适合保膝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术。
-
中医治疗:
-
内治法:包括中药治疗和中成药治疗。如湿热痹阻证以四妙散为基础方加减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寒湿痹阻证以蠲痹汤为基础方加减温经散寒、除湿剔痹;气滞血瘀证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证以左归丸(偏阴虚)或右归丸(偏阳虚)为基础方加减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气血虚弱证以八珍汤为基础方加减补气养血。常用中成药有金天格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
该共识还提及了民族医药的特色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规范且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诊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