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名原则:提出脊柱内镜手术规范化中文命名由内镜系统、手术入路、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四部分组成。
-
内镜系统
-
统称:建议采用 “脊柱内镜” 作为规范的中文命名,以体现内镜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的特点,排除其他专科内镜,避免用词冗余。
-
位置:放于中文命名的首位,突出该术式作为脊柱内镜手术的特色,也契合现存手术编码及医保相关工作。
-
分类:具体应用时可详细描述使用的内镜系统种类,如单通道内镜、双通道内镜、显微内镜等。广义的脊柱内镜系统通常可划分为空气介质系统与水介质系统。空气介质系统主要指应用附着在管状通道上的固定内镜,无需生理盐水持续灌溉。水介质系统可分为单通道内镜系统和双通道内镜系统。
-
手术入路:手术入路简化为前路、侧路与后路,不必详细描述入路经过的解剖结构,以便新技术出现时能纳入现有原则命名,具有更好的适配性。
-
手术部位:包括颈椎、胸椎及腰椎。
-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管减压术(包括中央管减压、侧隐窝减压、神经根管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对于表中未能罗列的脊柱内镜手术,实际应用时可根据上述命名原则组合命名。
该共识的发布旨在使脊柱内镜手术的命名更规范,促进业界交流及更好地理解内镜技术,推动脊柱内镜技术未来的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