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指南(2024 版)》由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何成奇教授牵头发起,于 2024 年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正式发布。以下是其部分要点:
-
指南使用者与目标人群:供康复医学科、骨科、内分泌科等参与骨质疏松症诊疗与康复管理的临床专科的医师、治疗师、护士及相关专业人员使用。目标人群是成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人群。
-
康复评定:
-
疼痛评定:推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数字评分法(NRS)量表开展疼痛水平快速、简易评定。
-
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推荐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进行肌力评定、测角仪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心理功能评定:主要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患者健康问卷 9(PHQ-9)的评定。
-
身体结构评定:使用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DXA)评定骨密度、X 线平片进行脊柱结构的评定。
-
ADL 评定:推荐使用改良 Barthel 指数、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
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评定:推荐使用 SF-36 量表、WHO 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 量表)、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进行评定。
-
跌倒风险评定:常用的评定工具为 Berg 平衡量表、Morse 跌倒评定量表。
-
脆性骨折风险评定:常用的评定工具为骨折风险评估(FRAX)。
-
物理因子治疗:
-
WBV 疗法:有助于增加骨密度,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还有助于改善股四头肌肌力,建议将其作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干预方式。
-
PEMFS 疗法:建议将其作为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疼痛症状的康复辅助干预方式。
-
ESWT:推荐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改善,使用前应综合考虑患者偏好、可及性、适应证及使用剂量等因素。
-
HILT:推荐用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骨密度。
-
作业治疗:建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能力培训指导(翻身、转移、沐浴等)及进行环境改造、职业培训等作业治疗咨询。
-
康复辅具:
-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脊柱矫形器缓解腰背疼痛。
-
暂不推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规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和(或)髋保护器具,但对于中高跌倒风险患者推荐依据患者喜好选择性使用。
-
推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佩戴矫形鞋用于改善平衡功能和足底疼痛症状。
-
认知行为及心理治疗:推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含疏导与心理支持)和基于自我管理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
-
传统中医治疗:推荐电针和艾灸作为辅助干预方式。
-
健康教育:建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线下健康教育和线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