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 临床实践指南:肛门癌(2025.V1)》对肛门癌的诊疗给出以下建议:
-
病史与体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可能的危险因素,如 HPV 感染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是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触诊,明确有无异常肿物、溃疡等,并对可疑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或切除活检3。
-
影像学检查:建议行盆腔 CT 或 MRI 检查评估盆腔淋巴结情况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做腹部 CT 扫描排查有无远处转移,胸部 CT 扫描用于评估肺部转移情况。PET/CT 扫描可在治疗前用于进一步明确分期3。
-
病理检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肛门癌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同时,对于女性患者,因肛门癌与 HPV 感染相关,建议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癌筛查3。
-
非转移性肛门癌:通常采用同步放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一些早期、较小的病变,若能完整切除且切缘阴性,可考虑单纯局部切除。
-
转移性肛门癌:以全身系统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对于孤立性的远处转移灶,在全身治疗有效后,可考虑对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等。
-
局部复发或进展性肛门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再次手术、挽救性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对于无法耐受积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姑息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治疗后定期复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盆腔 MRI、胸部 CT 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
-
长期随访:建议终生随访,随访间隔根据治疗后的时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治疗后的前 2 年,每 3 - 6 个月随访一次;之后可逐渐延长至每 6 - 12 个月随访一次。
指南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对于肛门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包括胃肠病学、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和放射科等多学科医生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鼓励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以获取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