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11 08:57浏览:

 术前评估
HIV 相关评估:全面评估 HIV 感染的病程、治疗情况,包括 CD4+T 淋巴细胞计数、HIV 病毒载量等,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和疾病进展程度,评估机会性感染风险。
肝脏功能评估:除常规肝功能指标,如 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还需结合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 或 MRI 等,判断肝脏病变程度、有无肝硬化及并发症等,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等评分系统评估肝脏疾病严重程度。
其他器官功能评估:评估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判断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如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术前准备
抗 HIV 治疗优化:术前确保抗 HIV 治疗方案有效,使病毒载量尽可能降低,维持 CD4+T 淋巴细胞计数稳定,避免因手术应激导致 HIV 病情进展。
感染防控准备:对潜在感染灶进行排查和治疗,如口腔、呼吸道、泌尿系统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权衡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由于 HIV 感染和肝脏疾病常导致营养不良,需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
术中管理
麻醉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注意药物与抗 HIV 药物的相互作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器官灌注。
手术操作:手术团队需具备丰富经验,精细操作,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感染防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创面暴露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术后管理
抗 HIV 治疗:术后继续规范抗 HIV 治疗,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血药浓度,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免疫抑制治疗: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既要防止移植排斥反应,又要避免免疫过度抑制导致 HIV 病情加重和机会性感染,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感染防治:加强感染监测,定期进行血常规、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以及痰、尿、血等标本的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
并发症管理: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胆瘘、血管并发症等,及时处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