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NCCN临床实践指南:急性髓性白血病(2025.V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11 08:50浏览:

 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发热、疲劳、出血倾向等,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可显示贫血、白细胞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观察细胞形态;还需检测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和活检是诊断的关键,评估原始细胞比例、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等,确定是否存在 20% 及以上的髓母细胞。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 及基因突变情况,如 FLT3、NPM1、IDH1/2 等基因突变,有助于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
低危组:包括具有 t (8;21)、inv (16) 或 t (16;16) 等细胞遗传学异常,且无不良基因突变者。
中危组:细胞遗传学正常或伴有一些中等预后的基因突变,如 NPM1 突变而无 FLT3-ITD 突变等。
高危组:存在复杂核型、-5、-7、t (9;22) 等细胞遗传学异常,或伴有 FLT3-ITD 高突变等位基因比率、TP53 突变等。
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
标准方案:对于适合强化疗的患者,常用的诱导方案为 “3+7” 方案,即阿糖胞苷联合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等蒽环类药物。
特殊情况:对于老年、体能状态差或有合并症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可选择低强度治疗,如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等去甲基化药物,或小剂量阿糖胞苷等。
缓解后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高危组患者,若有合适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缓解后首选的巩固治疗方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中危组患者,在没有合适异基因供者等情况下,可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对于低危组患者,可选择大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化疗进行巩固治疗。
支持治疗
感染防治:注意病房环境清洁,必要时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对于发热患者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成分输血:纠正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预防出血等并发症。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