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DA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急性牙痛的药物治疗
一、引言
2024 年美国牙科协会(ADA)发布的这份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急性牙痛的药物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建议,帮助临床医生依据最佳证据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急性牙痛常见病因及药物治疗原则
常见病因
牙体牙髓疾病:如深龋、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深龋接近牙髓腔,外界刺激可引发疼痛;牙髓炎多由细菌感染牙髓引起,疼痛剧烈且常为自发痛;根尖周炎则是牙髓炎症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导致。
牙周组织疾病: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可导致急性牙痛。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当炎症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疼痛;智齿冠周炎是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其他原因:包括牙齿折断、牙隐裂、三叉神经痛等。牙齿折断暴露牙髓可引起疼痛;牙隐裂在咀嚼时可产生疼痛;三叉神经痛虽非牙齿本身疾病,但疼痛常与牙痛混淆。
药物治疗原则
基于病因治疗:在药物缓解疼痛的同时,应尽快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牙髓炎需进行根管治疗,牙周炎需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等。
个体化用药:考虑患者年龄、健康状况、过敏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例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时需调整剂量。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对于轻度疼痛,可先尝试单一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增强止痛效果。
三、不同年龄段急性牙痛药物治疗建议
青少年(12 - 17 岁)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青少年急性牙痛的一线用药。如布洛芬,可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且具有抗炎作用。剂量通常根据体重计算,一般为每 4 - 6 小时 10mg/kg,24 小时内不超过 40mg/kg。使用时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有胃肠道溃疡病史者慎用。
对乙酰氨基酚:若患者不能耐受 NSAIDs,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 4 - 6 小时 10 - 15mg/kg,24 小时内不超过 75mg/kg。它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止痛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
抗生素使用:一般情况下,急性牙痛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存在明显的感染迹象,如局部肿胀、发热等,且感染可能扩散,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剂量为每日 50mg/kg,分 3 - 4 次服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剂量为第 1 天 10mg/kg,第 2 - 5 天 5mg/kg,每日 1 次。
成人(18 - 64 岁)
NSAIDs:仍是成人急性牙痛的首选药物。布洛芬常用剂量为每次 400 - 600mg,每 4 - 6 小时 1 次,24 小时内不超过 2400mg。双氯芬酸也是常用的 NSAIDs,剂量为每次 25 - 50mg,每日 3 次。使用时需注意 NSAIDs 可能引起的心血管、胃肠道、肾脏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阿片类药物:仅用于中重度疼痛且 NSAIDs 治疗无效的情况。如可待因,初始剂量为每次 15 - 30mg,每 4 - 6 小时 1 次。但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抗生素:对于存在明确感染且有扩散风险的成人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如口腔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钾,剂量为每次 500mg/125mg,每日 3 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甲硝唑联合阿奇霉素等替代方案。
老年人(65 岁及以上)
NSAIDs:使用 NSAIDs 时需谨慎,因老年人胃肠道、心血管和肾脏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若使用布洛芬,剂量应适当减少,如每次 200 - 400mg,每 4 - 6 小时 1 次。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有无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可作为老年人急性牙痛的首选药物之一,剂量为每次 325 - 650mg,每 4 - 6 小时 1 次,24 小时内不超过 3000mg。但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仍需关注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
阿片类药物:老年人使用阿片类药物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如便秘、头晕、呼吸抑制等。仅在其他止痛药物无效且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谨慎使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
抗生素: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如使用阿莫西林,肾功能正常者剂量为每次 500mg,每日 3 次;肾功能轻度减退者,剂量调整为每次 250 - 500mg,每日 2 次;肾功能中度减退者,剂量为每次 250 - 500mg,每日 1 次;肾功能重度减退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药物治疗的监测与注意事项
治疗效果监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若用药后疼痛未得到有效缓解,或出现疼痛加重、发热等新症状,应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监测: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 NSAIDs 的胃肠道、心血管和肾脏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呼吸抑制等。用药过程中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并正在服用多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 NSAIDs 与抗凝血药合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阿片类药物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可能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医生在开药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严重后果。
五、指南的应用与推广
医生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方式,对口腔医生、全科医生等进行指南培训,使其熟悉不同年龄段急性牙痛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患者教育:医生在为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质量评估: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临床医生在急性牙痛药物治疗方面的实践进行评估,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通过收集临床数据、患者反馈等,不断优化指南内容,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