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2024 EBMT实践建议:异体造血细胞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3 08:21浏览:

  • DLIs 的作用机制:DLIs 是一种过继免疫疗法,通过输注供体淋巴细胞,使其识别癌细胞上的特定抗原,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或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从而消除肿瘤细胞,而无需对供体进行额外的骨髓采集或对受体进行进一步的大剂量化疗。
  • 临床应用指征
    • 治疗疾病复发:对于接受异体造血细胞移植后恶性血液病复发的患者,DLIs 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中均有应用。
    • 预防疾病复发:在 T 细胞去除的移植物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的情况下,可使用 DLIs 来预防疾病复发。
    • 促进供体嵌合状态转换:帮助患者从混合供体嵌合状态转换为完全供体嵌合状态。
  • 细胞采集与输注
    • 细胞采集:供体淋巴细胞通过白细胞分离术采集,采集后可立即输注给受体,也可冷冻保存后再输注。白细胞分离术是从手臂血管或通过置于单根静脉中的小导管直接抽取血液,经过离心机分离出白细胞、部分血小板和少量红细胞,其余细胞和血浆通过对侧手臂的针头或导管回输给供体,该过程在门诊进行,耗时 2 至 3 小时。
  • 疗效与风险
    • 疗效:DLIs 对不同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有所差异,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反应率最佳,其次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急性白血病。对于除 CML 以外的疾病,在 DLIs 前使用化疗诱导以降低肿瘤负荷,临床反应会更有效。
    • 风险:约 40% - 60% 接受 DLIs 的患者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且 GVHD 的发生与 DLIs 的剂量和输注前的治疗有关,但与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类型似乎没有相关性。DLIs 后的治疗相关死亡率为 5% - 20%。
 
总体而言,2024 EBMT 实践建议为异体造血细胞移植后 DLIs 治疗恶性血液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这一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但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