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5-03-11 09:05浏览:
次
HIV感染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的风险显著增加。HIV相关淋巴瘤主要包括: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霍奇金淋巴瘤(HL)
HIV相关淋巴瘤的治疗需要兼顾抗淋巴瘤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同时管理免疫抑制和感染风险。
诊断标准:
组织活检显示淋巴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免疫组化检测:CD20、CD10、BCL-6、BCL-2等标志物。
分子遗传学检测:MYC、BCL-2、BCL-6基因重排(用于鉴别双重或三重打击淋巴瘤)。
分期系统:
Ann Arbor分期系统(适用于淋巴瘤):
I期:单个淋巴结区或结外部位受累。
II期:横膈同侧两个或以上淋巴结区受累。
III期: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V期:广泛结外病变或骨髓受累。
HIV相关评估:
CD4+ T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
机会性感染筛查(如CMV、EBV、结核)。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所有HIV相关淋巴瘤患者均应接受ART治疗,以恢复免疫功能并改善预后。
ART应与化疗同步进行,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利妥昔单抗与某些ART药物的相互作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 + 环磷酰胺 + 多柔比星 + 长春新碱 + 泼尼松)是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CD4+ T细胞计数极低(< 50/µL)的患者,可考虑调整剂量或使用EPOCH方案(依托泊苷 + 泼尼松 + 长春新碱 + 环磷酰胺 + 多柔比星)。
伯基特淋巴瘤:
高强度短程化疗(如CODOX-M/IVAC方案)。
强化CNS预防(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治疗。
联合利妥昔单抗(如果CD20阳性)。
霍奇金淋巴瘤(HL):
ABVD方案(多柔比星 + 博来霉素 + 长春碱 + 达卡巴嗪)是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晚期患者,可考虑BEACOPP方案。
感染预防: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真菌和抗病毒药物。
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预防:
水化、碱化尿液,使用别嘌呤醇或拉布立酶(Rasburicase)。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管理:
在ART启动后,密切监测IRIS风险,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疗效评估: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PET-CT)。
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HIV相关监测:
定期检测CD4+ T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
筛查机会性感染和ART相关毒性。
长期随访:
监测治疗相关毒性(如心脏毒性、继发性恶性肿瘤)。
评估免疫功能和HIV控制情况。
新型免疫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MYC、BCL-2)的新药开发。
个体化治疗:基于分子分型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