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2024 ESC/EACTS临床共识声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导管的术中和术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08 09:09浏览:

 内皮功能受损机制和后果
桥血管内皮层的完整性和生物学 “健康” 为其早期通畅性的关键因素,获取和保存过程中的损伤可导致内皮层破裂,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早期桥血管衰败。
内皮功能障碍与临床危险因素相关,可导致桥血管壁的氧化还原失调,激活促炎症和促血栓形成机制,最终可能导致桥血管闭塞。晚期桥血管衰败通常与内膜增生有关。
尺寸不匹配可能导致非层流模式,进而引起内膜增生或桥血管闭塞。桥血管也易发生痉挛,主要由血管收缩与扩张物质失衡引起。
桥血管获取
骨骼化或带蒂获取动脉桥血管
乳内动脉:可带蒂或骨骼化获取。骨骼化获取技术更具挑战性,但可获更长桥血管,有利于序贯桥和复合桥,可减少胸骨去血管供应,降低胸骨深部伤口感染风险,但带蒂获取可能有更高通畅率和更好长期效果,半骨骼化获取有优势但缺乏数据比较。
桡动脉:骨骼化可减弱交感神经反应和血管收缩,但不增加桥血管长度且易致内皮损伤,非骨骼化获取时切开桡动脉筋膜等处理可发挥两种技术优势。
胃网膜动脉:主要用于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血运重建,带蒂获取早期和长期通畅率出色,骨骼化可提供更大直径桥血管,有助于减少痉挛,便于目视检查和连续吻合。
电刀和超声刀
传统电刀:操作简便、获取速度快,但产生的高温可能损伤内皮层,导致局部血管痉挛,单极电刀比双极电刀对乳内动脉内皮损伤更大。
超声刀:是电刀的替代工具,在乳内动脉骨骼化获取中表现优越,超声凝血的温度较低。
目前能获取到的共识内容主要涉及桥血管相关的一些机制和获取方式等方面,完整的共识还有更多关于术中及术后管理其他方面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