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变化
文献质量分级和证据级别:2024 版将证据质量简化为高、中、低排序,与 2019 版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 / 美国心脏协会临床实践指南的常规方法不同。因研究受多种因素限制,不认为是监护标准和临床判断替代,未描述推荐级别。
增加一般元素和多阶段管理:增加了一般元素和多阶段过程管理建议。一般元素包括医患共享决策、组建多学科团队、依从性和结果审计等。多阶段过程管理涵盖目标导向疗法、多模式镇痛和局部镇痛、患者血液管理计划、术后心房颤动预防、术后谵妄预防和处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等。
证据级别特点:心脏 ERAS 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证据支持的建议仅有谵妄筛查和治疗策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采用肺保护策略的机械通气 3 项,多数证据级别为中等或低等。
主题调整:删减了术前碳水化合物负荷、吸烟和饮酒等主题,新增了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导管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检测等建议。
主要内容
一般元素
共享决策、患者参与和教育:强调患者及其社会网络参与围术期监护的重要性,可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患者参与度。
建立多学科团队:心脏手术围术期多学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学专家、重症监护医生等,有效团队是 ERAS 成功的促进因素。
依从性和结果审计:可利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数据库指导质量改进计划,定期审计 ERAS 依从性。
术前处理措施
术前筛查和风险评估:心脏手术术前风险评估很重要,术前实验室和评估标准包括 STS 预测死亡风险和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 Ⅱ 评分、衰弱性评估等。
术前康复和禁食、禁水:术前康复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多数心脏手术计划要求患者术前禁食,但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前 2 至 4 小时可饮用透明液体。
术中处理措施
术中监测:新增了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导管应用等监测建议,以便更好地监测患者术中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肺保护策略:强调采用保护性肺通气和体外循环过程中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保护患者肺功能。
术后处理措施
多模式镇痛和局部镇痛:采用多模式镇痛和局部镇痛方式,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有效控制术后疼痛,降低对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术后心房颤动预防:关注术后心房颤动的预防,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
术后谵妄预防和处理:重视术后谵妄的预防和处理,通过早期筛查、干预等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制定合理的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包括输血策略等,保障患者术后血液情况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