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肺部流域地形图2.0原理、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胸外科专家共识(20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08 08:30浏览:

 肺部流域地形图 2.0 原理、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胸外科专家共识(2024 版)
一、引言
随着低剂量 CT 筛查的普及以及高分辨率 CT 的广泛应用,亚厘米级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如何在避免过度治疗和延误诊断的前提下,科学管理这些结节已成为临床的重要课题。其中肿瘤实性成分占比 <0.25、以磨玻璃影为主的肺结节尤为值得关注。这一人群的治疗难点在于,如何在术中实现精准、完整切除结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传统的肺结节定位与切除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 “流域地形图 2.0” 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原理
(一)类比流域与肺部结构
将肺部的血管网络类比为地理学中的流域,肺动静脉的分布类似于河流的干流和支流,其支配范围类似于流域的边界。通过对肺部血管网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利用这种类比关系来理解和描述肺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二)利用 CT 数据与算法模拟
利用常规剂量 CT 平扫的 Dicom 数据,结合微观(22 - 24 级)毛细血管网络解剖分水岭特征,通过特定纹理和形态生成高精度仿真肺亚段的自然分割平面。该技术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 CT 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生成反映肺部真实解剖结构的流域地形图。
(三)荧光显影技术
在术中,通过阻断目标肺动静脉,使靶流域范围处于缺血或静脉压升高的状态,再结合荧光染料(如 ICG)的注射,可清晰显影目标血管的流域边界。这种荧光显影技术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显示流域边界,为医生提供直观、准确的定位信息,有助于实现肺结节的精准切除。
三、技术规范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
CT 扫描参数:建议采用高分辨率 CT 扫描,扫描层厚≤1mm,以确保能够获取详细的肺部解剖信息。
Dicom 数据存储与传输:保证 Dicom 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用安全、可靠的存储和传输方式,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 Dicom 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奠定基础。
(二)流域地形图生成
算法选择与优化:采用经过验证和优化的人工智能算法,确保生成的流域地形图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不断对算法进行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临床需求。
生成流程与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流域地形图生成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生成的每一幅流域地形图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三)术中操作规范
荧光染料注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如 ICG)和注射剂量。在注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部位准确、剂量均匀。
荧光胸腔镜使用:熟练掌握荧光胸腔镜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荧光胸腔镜实时观察流域边界和肺结节的位置关系,为手术操作提供精准的指导。
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医生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根据流域地形图和荧光显影结果,准确、快速地完成肺结节的切除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避免损伤。
四、临床应用
(一)术前规划
结节定位与评估:通过分析结节与流域边界的毗邻关系,术前可以精准模拟出结节所在靶动静脉的流域范围,测量肺结节与流域范围的位置关系及距离,为手术提供详细的规划。这有助于医生在手术前明确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手术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结节的大小、位置、性质等,结合流域地形图提供的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还可以组织多学科讨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术中导航
实时定位与切除:在手术过程中,荧光显影技术可以实时显示流域边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定位肺结节,实现精准切除。医生可以根据荧光显影的结果,实时调整手术操作,确保切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避免损伤正常组织:通过流域地形图和荧光显影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肺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关系,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正常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
(三)术后评估
病理检查:术后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和病理类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术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随访观察: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优势与临床意义
(一)优势
精准切除:能够实现肺结节的实时、可视化精准定位,提高手术的精确性,降低手术风险。
保留肺功能: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突破 “禁区”:为处于常规 CT 引导下穿刺定位 “禁区” 的肺结节提供了微创切除的可能,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易于推广:学习曲线短,易于向基层推广,有助于加速分级诊疗和区域诊疗同质化医疗进程。
(二)临床意义
肺部流域地形图 2.0 技术为肺结节的精准切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胸外科手术的发展,为更多的肺结节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