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西班牙风湿病学会(SER)发布了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物治疗和 JAK 抑制剂风险管理的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
筛查与预防:治疗前应筛查患者是否存在潜在感染,如结核、乙肝、丙肝等。对于高危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例如,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表面抗体状态如何,使用生物制剂或 JAK 抑制剂前均应考虑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
-
疫苗接种:建议患者在开始生物治疗或 JAK 抑制剂治疗前,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但对于活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应在治疗前至少 4 周接种,且在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
-
监测与处理: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咳痰等。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暂停生物治疗或 JAK 抑制剂。
-
评估与监测:治疗前评估患者的肿瘤风险因素,如年龄、家族史、吸烟史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如乳腺钼靶、结肠镜检查等。
-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既往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使用生物治疗或 JAK 抑制剂需谨慎,应综合考虑肿瘤的类型、分期、治疗情况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在治疗期间,如发现肿瘤复发或新的肿瘤,应立即停止生物治疗或 JAK 抑制剂,并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
-
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
药物选择:在选择生物治疗或 JAK 抑制剂时,应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例如,对于心血管高风险患者,可优先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的生物制剂。
-
血液系统风险:监测血常规,观察有无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血液系统异常,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停药。
-
肝肾功能监测: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如发现肝酶升高、肌酐升高等异常,应分析原因,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暂停用药。
-
骨质疏松风险: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给予钙剂、维生素 D 等预防骨质疏松治疗,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患者在使用生物治疗和 JAK 抑制剂期间,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