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尿路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5-15 09:52浏览:

临床分类和定义1

  •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即下尿路感染,主要指单纯性膀胱炎。临床特点为尿培养中发现病原菌生长,受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但无发热、移植肾区疼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全身性症状,且未留置肾造瘘管、输尿管支架管和导尿管等体外植入导管。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受者血常规常提示白细胞增多、血培养中出现与尿液中相同的病原菌菌种,以及出现发热、寒战、移植肾区疼痛等一种或多种症状。
  •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指在过去 12 个月内发生尿路感染 3 次或 3 次以上。包括再次感染(尿路感染痊愈 2 周之后再次出现相同致病菌的感染,或尿路感染痊愈后任何时间出现新的致病菌感染)和复发感染(尿路感染痊愈后 2 周之内再次出现同一种细菌)。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 危险因素1:由供者、受者和解剖异常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包括留置输尿管支架、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各种类型的排斥反应、遗体供肾捐献、受者术前血液透析持续时间、供者术前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以及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血清肌酐水平 > 2mg/dl、泼尼松剂量 > 20mg/d 等。
  • 常见致病微生物1: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其他较为常见的包括肠杆菌科、肠球菌、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 好发时间1:肾脏移植术后 3 个月内是尿路感染的高风险时期。

诊断

  • 微生物学诊断:强调尿液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在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明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为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1
  • 综合判断:结合受者的症状、体征、血常规、血培养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例如,复杂性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及血常规白细胞增多、血培养阳性等表现1

治疗

  •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需考虑抗生素耐药性以及与免疫抑制剂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1
  • 治疗疗程:需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如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疗程可能相对较短,复杂性尿路感染疗程可能较长,一般需要足够的疗程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复发。
  • 其他治疗:对于有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基础问题的受者,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外科干预措施,如解除尿路梗阻、修复尿路畸形等,以改善泌尿系统的解剖和功能,减少感染的复发风险。

预防

  • 患者教育:向肾脏移植受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多饮水、勤排尿等,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1
  •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受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 密切监测:尤其是在肾脏移植术后早期,需密切监测受者的尿液情况、体温、泌尿系统症状等,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尿路感染1
  • 预防性用药:对于有尿路感染高风险的受者,如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反复尿路感染病史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