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针对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支持治疗等系列临床营养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3:
-
营养风险筛查:推荐老年外科患者入院后 48h 内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推荐使用 2002 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和(或)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 - SF)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 总评分≥3 分,说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分数<3 分,说明患者需要每周重测。如果患者安排有重大手术,要考虑预防性的营养支持以避免联合风险状况。
-
营养不良诊断及严重程度判定:推荐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外科患者进行综合营养评定和营养不良诊断,应包括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体成分分析和量表工具评估等。推荐在老年外科患者中使用主观全面评定(SGA)和(或)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GLIM 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定,诊断营养不良应该至少具备 1 个表型标准和 1 个病因标准。
-
术前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老年外科患者,应积极进行术前营养支持。预计围手术期无法经口进食>5d,或无法达到能量目标需求量 60%>7d,推荐术前营养支持;高营养风险和重度营养不良者,术前进行≥7d 营养支持治疗。
-
能量与蛋白质目标:老年外科患者的能量目标以间接测热法的实际数值为首选依据,无法测定时基于体质量估算,围手术期按每天 25 - 30kcal/kg 提供热量;推荐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按每天 1.2 - 1.5g/kg 补充蛋白质,短肽型制剂可能更适合老年患者。
-
营养支持途径:
-
口服营养补充:营养支持治疗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口服营养补充以加餐形式或伴常规饮食摄入,推荐口服营养补充≥400kcal/d,其中至少 30g 蛋白质。同时可结合患者进食能力、习惯和口味偏好等因素,给予营养咨询、教育和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
-
肠内营养:对于经口进食困难>3d 或经口摄入量低于能量目标需求量的 60%>7d 的老年患者,应进行肠内营养,基于肠道功能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类型的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时程不超过 6 周时可置入鼻胃管或鼻空肠营养管,对于胃肠手术的老年外科患者,推荐术中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存在吞咽困难等需长期肠内营养的老年患者,应行经皮内镜下胃穿刺置管或空肠置管术进行肠内营养,误吸高风险者优先行经皮内镜下胃穿刺置管或空肠置管术。
-
肠外营养:老年外科患者存在肠内营养禁忌证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需进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小于目标需求量的 60%>7d,应启动补充性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耐受差或高营养风险患者,应在 3d 内启动补充性肠外营养。
-
预康复与术前禁食:推荐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应进行 7 - 14d 预康复计划;无胃潴留和误吸风险的老年外科患者,术前 2 - 3h 可口服适量糖电解质补液。
-
术后营养支持:
-
经口进食或肠内营养:推荐胃肠功能正常的老年外科患者术后 24h 内经口进食或口服营养补充,不足时进行肠内营养;推荐胃肠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24 - 72h)进行肠内营养,优先使用要素型肠内营养。经口进食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营养需求(<60% 目标量>7d)时进行肠外营养。
-
肠外营养:推荐术后接受肠外营养的老年外科患者,避免高糖脂比,脂肪供能不低于非蛋白质供能的 30%,临床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脂肪乳剂剂型和特点进行选择应用,肠外营养中需补充添加生理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肠外营养推荐以全合一形式输注为主,无特定需求、短期应用肠外营养者优先考虑工业化多腔袋,有特定需求者应使用自配型肠外营养,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配置。
-
静脉途径选择:短期(≤2 周)应用低渗透压(≤900mOsm/L)肠外营养的老年外科患者可采用经外周静脉途径;预计需要较长时间(2 - 4 周)或高渗透压肠外营养时,推荐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长期肠外营养者(>4 周)优先选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
特殊患者的营养支持: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外科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可选择糖尿病型肠内营养;肥胖老年患者术前能量限制应适度,以保持骨骼肌量和运动能力;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配方中应选用添加支链氨基酸、肾用氨基酸;肿瘤型肠内营养可能使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获益。
-
免疫营养素的应用:老年外科患者术后应用免疫营养素可能有助于术后加速康复,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中添加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控制术后炎症,改善临床结局;推荐长期应用全肠外营养的老年外科患者添加谷氨酰胺;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推荐添加免疫营养素时应用时间≥5d。
-
营养并发症的管理:推荐再喂养综合征高风险老年外科患者行序贯方式的肠内营养,采取多种方式减少高误吸风险的老年外科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时应及时调整速率、剂量或制剂。老年外科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时,需动态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血糖和血脂水平,长期应用肠外营养时,尤其要警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肠外营养相关肝病。
-
手术并发症的营养干预:对于术后出现胃肠动力障碍的老年外科患者,推荐出现胃排空障碍者先行肠外营养,并尽早建立肠内营养途径进行营养干预;麻痹性肠梗阻者应以肠外营养为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逐步增加肠内营养剂量。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时,早期应以肠外营养为主,根据肠道功能恢复和耐受情况行序贯肠内营养;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以液体复苏为主,出血控制后可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和压疮的老年患者,推荐高蛋白口服营养补充,可考虑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
营养随访:推荐老年外科患者出院后定期行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评定,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首选口服营养补充,无法进行或不耐受口服营养补充时,推荐行家庭肠内营养;无法进行或耐受家庭肠内营养时,推荐行家庭肠外营养,并注意维护水电解质和肝肾功能。胃肠术后的营养随访至少持续 12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