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九版)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05 08:31浏览: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评估

 
  1. 临床表现
    •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指行走困难,休息后恢复,再次行走或运动时又出现,依程度和距离分轻、中、重度。静息痛是在非运动状态下下肢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多在足趾或跖骨头部位,抬高下肢症状加重。
    • 溃疡和坏疽:溃疡多在重度缺血环境下发生,常见于足跟及第 1、5 跖骨,典型溃疡有无活性边缘等。坏疽最早在足趾发生,可向近端延伸,重症可累及踝关节以上,是重度缺血和神经损伤的严重结果。
    • 下肢感觉异常:常见症状为下肢麻木感及不规则刺痛感,夜间更明显,伴有下肢皮肤温觉、触觉、深部振动觉不同程度减退。
    • 皮肤营养性改变:表现为下肢皮肤干燥、脱屑,弹性减退,皮下脂肪层减少,色素沉积。
    • 足部畸形:主要有渐进性负重关节破坏性沙尔科关节病变,以及爪形趾、锤状趾。
  2. 病史采集:包括伴发疾病及其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因素、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情况、糖尿病相关疾病、家族史或遗传史。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
    • 压力觉:采用 10g Semmes - Weinstein 单丝于第 1 足趾底部及第 1、5 跖骨头底部皮肤测试,答错 2 次代表保护性皮肤感觉异常。
    • 振动觉:用 128Hz 音叉垂直接触第 1 趾远端趾骨背侧测试,答错 2 次代表振动觉异常,如第 1 远端趾骨无感觉可向近端移动测试位置。
    • 触觉:采用医用棉签在足背测试,答错 2 次代表触觉异常。
    • 跟腱反射:正常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明显增强、减弱或消失为异常,排除相关疾病后,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代表同侧胫神经麻痹。
    • 肌电图:可明确感觉及运动神经纤维传导是否异常。
  4. 血流动力学检查
    • 踝肱指数(ABI):正常范围>0.90-1.10,>0.40-0.90 为轻中度缺血,≤0.40 为重度缺血。
    • 趾肱指数(TBI):一般认为 TBI>0.75 为正常,TBI<0.25 代表重度下肢肢体缺血,静息痛患者趾压<30mmHg、有溃疡或坏疽患者趾压<50mmHg 可认为合并 CLI。
    • 指 / 趾氧饱和度指数(TFI):即同侧脚拇趾血氧饱和度与同侧手拇指血氧饱和度之比,如 TFI<0.9 表明拇趾存在一定程度的缺血。
    • 节段血压(SBP):可用于定位合并 CLI 的糖尿病足患者动脉病变位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单独作为定位依据。
  5. 评价组织灌注情况
    • 经皮氧分压(TcPO2):一般检测足背、膝下及膝上 10cm 处腿前外侧,正常值约 60mmHg,TcPO2<30mmHg 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足伴有 CLI 及预测溃疡不愈的临界值。
    • 皮肤灌注压(SPP)及高光谱组织氧合测量:SPP 可用于预测溃疡预后,临界值为 30mmHg,准确性低于 TcPO2。
    • 同济大学 “五点法皮温”:患者静卧 5min,室温 21℃,测量点裸露 30s,用红外体温计检测双侧髌骨下缘、内踝、外踝、足背及足底五个点的皮温,额温作为参照皮温。
  6. 影像学检查
    • 血管超声(VUS):无创、经济、便捷,但结果准确性依赖操作者经验,对髂动脉、远端小动脉及侧支显像不佳,对严重血管钙化及多节段 PAD 敏感性较低。
    • MRA:不受血管钙化影响,但对狭窄程度存在高估倾向,膝下血管成像易受静脉影像干扰,有金属植入物等禁忌证者不宜进行。
    • CTA:可评估已植入支架的血管,成像快速、空间分辨率高,患者接受度更高,但严重血管壁钙化可干扰显像质量。
    • DSA:目前是血管成像的 “金标准”,但属有创检查,可能引起靶血管及穿刺部位的导管相关并发症。

糖尿病足的治疗

 
  1. PAD 危险因素的干预
    • 吸烟:对所有糖尿病足患者均建议戒烟。
    • 高血压:PAD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接受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目标为<130/80mmHg,老年及危重患者为 140/90mmHg。
    • 高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升高均为 PAD 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进行调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