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口腔黏膜颜色变化、质地改变、溃疡或结节形成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疼痛、出血、牙齿松动或脱落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包括口腔 X 线、CT 和 MRI 等,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程度。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的金标准,通过组织活检和病理切片检查进行。
鉴别诊断:需要与口腔黏膜黑色素瘤鉴别的疾病包括其他类型的口腔癌、黑色素细胞痣、黑色素沉着等。
治疗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并包括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
淋巴结清扫:对于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病人,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清扫的淋巴结应包括患侧的颈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
放疗: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人,放疗可以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放疗可以缩小肿瘤,缓解症状,但长期效果不如手术。
化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嗪、替莫唑胺等。
免疫治疗: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 PD-1 抑制剂和 CTLA-4 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针对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 BRAF 抑制剂和 MEK 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预后和随访
预后因素:肿瘤厚度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手术切除范围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等。
随访建议:建议术后 3 个月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之后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颈部超声、胸部 X 线或 CT 等影像学检查,以发现可能的转移病灶。定期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如 CEA、CA19-9 等,以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如发现口腔内出现异常肿块、溃疡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