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G 成像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原发肿瘤较大(cT3 期及以上)的患者,或者原发肿瘤为 cT2-3,临床评估 cN1-3 的患者,推荐采用静脉注射 ICG 成像技术,术中定位肿瘤原发灶和评估安全切缘;推荐采用颈部小范围翻瓣,显露下颌下和颈上部区域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 ICG,观察颈部哨位淋巴结成像,并对摘除显像淋巴结行病理活检,判断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皮瓣血运监测,术中静脉内注射 ICG 适用于观察评估各种游离皮瓣、肌皮瓣或骨肌皮瓣制备和移植后血运状态。
禁忌证:对碘或 ICG 过敏患者不得使用。
ICG 的保存及配制
ICG 干粉剂应低温(2~10℃)避光保存。配制 ICG 时使用灭菌注射用水,不推荐使用电解质溶液。由于 ICG 水溶液具有不稳定性,建议使用前配制,保存时间不超过 4h。
ICG 的给药方式
观察 OSCC 原发灶:推荐 ICG 使用剂量为 0.75mg/kg,使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 30mL 注射液,由微量泵经肘静脉注射 30min(60mL/h),注射时间为原发灶切除前 6~12h,注射结束后观察 30min 是否有不良反应。
定位观察颈部引流区域哨位淋巴结:选择原发灶周围正常组织内分 5 点(0、3、6、9 点及基底)注射 ICG 原液 1~2mL,ICG 注射剂量应小于 2mg/kg。注射时间为颈淋巴清扫术颈部皮瓣翻瓣后,原发灶切除前。
修复重建外科观察术后皮瓣血运状况:须采用外周静脉注射,注射 ICG 原液 3~5mL,可反复应用,但每次间隔需 30min 以上,ICG 注射剂量应小于 2mg/kg,注射时间为定位穿支血管前或在显微血管吻合术后。
ICG 给药注意事项
使用 ICG(主要通过静脉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 0.05%,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ICG 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溶解,否则可能发生恶心、发热、休克等反应。可用注射器反复抽吸、推注,使其完全溶解,水平观察玻璃壁,确认无残存不溶药剂。由于 ICG 粉剂含微量碘,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禁用。同时,用药期间及用药后 30min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急、口唇麻木、球结膜充血等症状。
术中辅助评估 OSCC 原发灶切除范围的操作流程
推荐的 ICG 临床使用剂量为 0.75mg/kg,最佳给药时间为术前 6~12h,此时可获得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最佳信背比(1.5~2 倍)。推荐应用适应证为原发性 OSCC。观察时间为完成颈淋巴清扫术后,原发病灶切除前。观察时应调整室内应用场景,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光源干扰。采用荧光成像设备对 OSCC 病灶边界实时观察,比较临床(肉眼)界定的安全切除范围和荧光标记显影范围的匹配性,并标定肿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