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专家共识:种植体周病(第一版)

作者: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发布时间:2025-01-16 08:37浏览:

相关术语及定义

 
  • 种植体周健康:种植体周无炎症表现,包括黏膜无红肿,无轻探出血或溢脓、探诊深度与基线相比无增加。
  • 种植体周病:发生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 / 或硬组织的炎性病变,包括种植体周黏膜炎和种植体周炎。
  • 种植体周黏膜炎:炎症范围仅局限于种植体周黏膜,属于可逆性的炎症反应,无种植体周边缘骨丧失。
  • 种植体周炎:发生在种植体周且与菌斑相关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红肿出血、支持骨组织吸收和种植体周围袋形成,可伴有自发出血和溢脓,严重时可导致种植体骨结合失败,种植体松动、脱落。放射线检查可表现为种植体周围形成透射影区。

发病率

 
根据有限的文献研究报告,曾接受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区域种植治疗的种植体周黏膜炎患病率在患者水平为 10.9%~30.3%,种植体水平为 10.8%~25.3%;种植体周炎的患病率在患者水平为 6.1%~9.0%,在种植体水平为 2.9%~7.6%。

危险因素

 
重度牙周炎病史、菌斑控制不良、未定期接受牙周维护治疗是种植体周炎明确的危险因素;吸烟和糖尿病是种植体周炎的潜在危险因素;还有一些因素与种植体周炎相关,如粘接剂残留、种植体位置不佳,但目前证据有限;一些因素在种植体周炎发生中的作用还有待明确,如种植体周缺乏角化组织、咬合力过大、钛颗粒残留、压缩性骨坏死、过热、微动与生物腐蚀。

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

 
  • 种植体周黏膜炎:主要临床特征为轻探出血,黏膜红、肿和(或)溢脓;诊断标准为黏膜色红,组织水肿,探诊出血和 (或) 溢脓,探诊深度较基线水平增加或无增加,初期除因骨改建所致的牙槽嵴顶水平改变外无骨丧失。
  • 种植体周炎:以种植体周黏膜炎症和进行性支持骨组织丧失为特征,诊断标准为有基线资料时,轻探诊有出血和 (或) 溢脓,探诊深度较基线检查增加,除初期骨改建外存在骨丧失;若缺乏初始放射线片和探诊深度时,轻探出血和(或)溢脓,探诊深度≥6mm,放射线片示≥3mm 的骨吸收。

治疗

 
  •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机械清创,目的是清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从而控制炎症,主要方式有塑料工作尖超声洁治与刮治、金属钛刮治器刮治、黏膜下喷砂和激光辅助治疗等。机械治疗可辅助局部使用 0.12%~0.2% 氯己定液冲洗。
  •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切除性手术、再生性手术和种植体周软组织增量。切除性手术目的在于降低种植体周袋的深度,修整骨外形,清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使之光洁,术式包括翻瓣清创、种植体表面成形;再生性手术目的是获得组织再生,主要术式为引导骨再生,主要用于种植体骨缺损为骨内缺损者;种植体周软组织增量可改善种植体周角化黏膜宽度与黏膜厚度不足,通过增宽增厚种植体周软组织,建立软组织的轮廓和保持稳定性,可减轻患者的刷牙不适,减少菌斑堆积,预防软组织退缩,提升美学满意度,主要术式为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和游离龈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