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作者: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发布时间:2025-01-16 08:50浏览: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一、引言
在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设计、处理及适合性对修复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影响修复体的美观、功能,还与基牙健康密切相关。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在瓷美学修复中处理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提供指导。
二、预备体边缘设计
(一)边缘位置
龈上边缘
适用情况:适用于牙冠长、牙龈退缩、龋患率低、对美观要求相对不高的患者。例如,老年人因牙龈生理性退缩,部分前牙或后牙修复可采用龈上边缘;对于一些不易患龋的后牙,若患者对美观要求不高,也可考虑龈上边缘。
优点:易于制备、检查和清洁,对牙龈刺激小,不易引起牙龈炎症。
缺点:在美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可能影响美观,尤其是前牙区。
龈下边缘
适用情况:常用于美观要求高的区域,如前牙及前磨牙的全瓷修复;或当龋坏、牙体缺损达龈下,为保证修复体边缘的完整性和密合性时。例如,前牙因外伤导致牙体缺损累及龈下,此时可能需要设计龈下边缘以确保修复体的美观和密合。
优点:能更好地满足美观需求,有效防止继发龋。
缺点:制备难度较大,容易损伤牙龈,且不易清洁,长期刺激可能导致牙龈炎症。
平齐龈缘边缘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数牙位,尤其是对美观有一定要求,但又希望减少对牙龈不良影响的情况。例如,在一些牙体缺损未累及龈下的后牙修复中,平齐龈缘边缘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优点:兼顾美观与牙龈健康,相对容易制备和清洁。
缺点:对制备精度要求较高,若边缘处理不当,可能对牙龈产生一定刺激。
(二)边缘形态
直角肩台
特点:提供清晰的边缘终止线,有利于修复体边缘的密合和就位。常用于全瓷冠修复,尤其是对边缘强度和美观要求较高的情况。但预备体磨除量相对较大,对牙体组织破坏较多。
适用范围:适用于前牙及前磨牙的全瓷冠修复,特别是对美观和边缘适合性要求极高的病例。
斜面肩台
特点:在直角肩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斜面,可增强修复体边缘的强度,减少应力集中,同时也有助于美观。但制备难度相对较大,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适用范围:常用于高强度全瓷材料修复,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牙时,可采用斜面肩台设计,以提高修复体的抗折强度。
凹面肩台
特点:磨除牙体组织相对较少,对牙髓刺激小,同时能为修复体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边缘适合性。但对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尤其是边缘的密合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牙体组织较薄弱、对牙髓保护要求较高的情况,如活髓牙的烤瓷熔附金属冠修复。
羽状边缘
特点:磨除牙体组织量最少,但边缘强度较低,对修复体的制作精度要求极高。一般用于金属铸造冠或烤瓷熔附金属冠的舌侧边缘,以减少牙体组织磨除。
适用范围:后牙烤瓷熔附金属冠的舌侧边缘,或对美观要求较低区域的金属冠修复。
三、预备体边缘制备要求
清晰连续:预备体边缘应清晰、连续,无锯齿状、粗糙或不平整现象。这有助于修复体准确就位,保证边缘的密合性。临床操作中,使用合适的车针,如金刚砂车针,以稳定、匀速的动作进行制备,确保边缘的连续性。
宽度均匀:根据不同的边缘形态和修复材料,预备体边缘应具有合适且均匀的宽度。例如,直角肩台宽度一般为 1.0 - 1.2mm;凹面肩台宽度为 0.5 - 0.8mm。制备过程中,需使用专用的肩台测量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宽度符合要求。
表面光滑:预备体边缘表面应光滑,粗糙度应小于 0.2μm。粗糙的边缘容易导致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同时也会影响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制备完成后,应用抛光车针对边缘进行抛光处理。
四、修复体边缘适合性
定义与重要性: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是指修复体边缘与预备体边缘之间的贴合程度。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可有效防止细菌侵入、微渗漏,保护基牙健康,同时提高修复体的美观和使用寿命。
影响因素
制作工艺:数字化制作技术,如 CAD/CAM,相比传统铸造工艺,能更精确地复制预备体形态,提高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此外,制作过程中的精度控制,如模型制取的准确性、蜡型制作的精细度等,都对边缘适合性有重要影响。
材料性能:不同的修复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收缩率等性能。例如,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不匹配的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可能导致修复体边缘出现微渗漏。因此,应选择性能良好、与牙体组织相容性高的修复材料。
临床操作:修复体的试戴、调改过程对边缘适合性有直接影响。过度调改可能破坏边缘的完整性,导致适合性下降;而试戴时就位不准确,也会影响边缘的贴合程度。
五、修复体边缘处理
边缘抛光:修复体边缘应进行精细抛光,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临床要求。抛光可减少菌斑附着,降低对牙龈的刺激,同时提高修复体的美观度。常用的抛光工具包括橡皮轮、抛光膏等,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抛光。
边缘封闭:对于可能存在微渗漏的修复体边缘,可采用边缘封闭剂进行处理。边缘封闭剂能有效填充微小间隙,防止细菌侵入和微渗漏的发生。在使用边缘封闭剂时,应确保边缘清洁、干燥,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六、临床检查与评估
视觉检查:在自然光或良好的照明条件下,直接观察修复体边缘与预备体边缘的连续性、颜色匹配度等。边缘应无明显缝隙、悬突,颜色与周围牙体组织协调一致。
探针检查:使用牙周探针轻轻探查修复体边缘与预备体边缘之间的贴合情况,检查是否有间隙、松动或不平整。探针应能顺利通过边缘,且无明显阻力或卡顿。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通过 X 线检查观察修复体边缘与预备体边缘的关系,评估是否存在微渗漏或继发龋。但 X 线检查对微小间隙的分辨率有限,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查方法综合判断。
七、结论
在瓷美学修复中,合理设计和制备预备体边缘,确保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并进行恰当的边缘处理和临床评估,是实现良好修复效果、保障基牙健康和修复体长期稳定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