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及间隙问题
正常间隙:
发育间隙:3~6 岁乳牙列中出现的前牙之间的间隙,随着年龄增长,颌骨和牙弓生长发育,乳前牙间间隙变大。
灵长间隙:出现在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下颌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间隙,是人类和猿猴等灵长类动物所特有的特征。
剩余间隙:也称替牙间隙,是指乳尖牙及第一、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与替换后的恒尖牙及第一、第二前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之差。下颌单侧剩余间隙一般为 1.7~2.0mm,上颌单侧剩余间隙一般为 0.9~1.0mm。
间隙问题:
乳恒牙替牙间隙减小:乳牙早失或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等原因可导致替牙间隙减小。
其他额外间隙:牙齿大小、数目异常导致的牙列间隙,如上下颌牙齿 Bolton 比不调或过小牙导致牙列出现的间隙;牙齿先天缺失导致的牙列间隙;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导致前牙出现间隙等。不良习惯导致的间隙,如伸舌习惯导致的前牙散在间隙,咬下唇习惯导致的上颌前牙散在间隙等。软组织形态异常导致的间隙,如上唇系带附着过低导致的上颌中切牙之间的间隙,巨舌症导致的下颌散在间隙等。
混合牙列期间隙变化的病因
遗传因素: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牙弓狭窄或颌骨发育不足可能造成牙列间隙不足。反之,则可造成牙列间隙过多。
环境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导致间隙丧失的先天因素有过大牙、小舌症、牙瘤等;导致间隙增加的先天因素有先天性缺牙、锥形过小的上颌侧切牙、上唇系带附着过低、埋伏额外牙和 / 或阻生牙等。
后天因素:导致间隙丧失的后天因素有乳恒牙邻面龋坏、乳牙早失、乳牙脱落异常(乳牙滞留、乳牙固连等)、恒牙萌出异常(恒牙萌出顺序异常、恒牙阻生、恒牙异位萌出)、咀嚼功能不足、呼吸功能异常与口呼吸等;导致间隙增加的后天因素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肢端肥大症会导致颌骨发育过度,导致牙列间隙增加。伸舌习惯、吮指习惯、咬唇习惯等口腔不良习惯易导致出现前牙唇倾及散在间隙,牙周病引起的前牙扇形展开也会导致牙列间隙。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
牙齿缺失的时间:乳牙丧失时年龄越小,越容易造成邻牙倾斜和间隙缩小。乳牙早失后 1 个月内牙槽骨会快速吸收,4 个月左右牙槽骨吸收基本终止。其后间隙丧失量减少,1 年后最少。
牙齿早失的部位:乳切牙在乳尖牙建立咬合关系后缺失出现间隙丧失的可能性小,但乳切牙早失可能影响美观、发音及继发伸舌等不良习惯。下颌乳尖牙早失是牙量 - 骨量不调的一个敏感指标。上颌乳尖牙早失多因恒侧切牙萌出时的远中异位压迫吸收而致,间隙极易变小,甚至消失,致使恒尖牙异位萌出或阻生。乳磨牙早失的间隙丧失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状态密切相关。第一恒磨牙早失后,不论第二恒磨牙萌出与否均会向近中移位,使整个牙弓产生变化。
早失乳牙及其继承恒牙的牙龄:对早失乳牙及其继承恒牙主动萌出时间的判断主要取决于牙齿的发育阶段即牙龄,牙龄较年龄能更为准确地对牙齿发育与萌出进行评估。乳牙缺失邻近部位若有牙齿主动萌出,则发生间隙丧失的可能性大。其中第一恒磨牙萌出阶段出现的乳牙早失对间隙丧失的影响程度最大。
咬合关系:相比较开患者,深覆患者更容易发生间隙丧失,特别是下颌。良好的咬合关系与无咬合或咬合不良相比,不易发生间隙丧失。
间隙丧失的程度与方向:未进行间隙维持治疗时,第二乳磨牙缺失后出现间隙丧失的程度相比较其他部位的乳牙最为明显,尤其在上颌。上颌后部缺牙间隙的丧失主要来自于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移动和围绕其腭根的近中腭向旋转,下颌间隙丧失主要是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和缺隙侧近中牙齿的远中移动和倾斜。
继承恒牙情况:继承恒牙的情况需要通过影像学来评估:有无继承恒牙胚,有无扭转、弯曲、错位,能否正常萌出,牙胚发育所处阶段及牙胚上方的骨量。
软组织状况及不良习惯的存在:唇、颊、舌功能异常或不良习惯的存在,使牙弓内外受力不平衡,牙齿产生移位和倾斜。进行间隙管理时,应同时行肌功能训练并破除不良习惯。
牙齿萌出顺序:牙齿萌出顺序受遗传、种族或地域影响,个体差异性较大,可以根据 X 线片中牙胚的发育情况进行判断。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的方法
观察等待:对于一些轻度的间隙问题,如生理性间隙变化或可能自行调整的情况,可以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了解间隙的变化趋势。
间隙保持器的应用:乳牙早失后,为了防止邻牙向缺隙侧倾斜和移位,保持牙弓长度和间隙,常需要佩戴间隙保持器。常见的间隙保持器有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固定式舌弓、Nance 托式间隙保持器等。
破除不良习惯:对于因不良习惯导致的间隙问题,如吮指、咬唇、伸舌等,应及时破除不良习惯。可以通过家长的监督、行为引导或佩戴不良习惯矫正器等方法来帮助孩子戒除不良习惯。
正畸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间隙问题,如牙列拥挤、牙弓狭窄、恒牙异位萌出等,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可以通过佩戴矫治器,如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等,来调整牙齿的位置和排列,扩大牙弓,关闭间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其他治疗:对于因牙齿大小、数目异常或软组织问题导致的间隙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修复治疗、唇系带修整术、舌系带修整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