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修复诊疗
定义: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不同程度的损害或异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检查:
牙体缺损的检查:包括损伤牙的部位、范围。
牙体缺损的相关检查:咬合状况检查、牙列检查、下颌运动的形式、颞下颌关节的检查等。
牙体缺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根尖片、曲面断层片及口腔 CT 检查。
诊断:主要根据缺损牙的部位、范围及其影响确定。
修复治疗方法:
填充治疗: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充填的方法进行治疗。
牙体缺损修复体治疗: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恢复缺损牙的形态、美观和功能。根据修复体修复牙体的范围、制造工艺、材料类型、结构特点等,可将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修复体分为嵌体、贴面、部分冠、全冠和桩核冠等。
治疗方案:常用修复方法有嵌体、贴面、部分冠、全冠、桩核冠等,各种修复体的制作材料也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治疗原则,以最小的损伤争取最佳的修复效果,根据功能特点选择材料。
临床诊疗流程:首先根据对患牙的牙体、牙髓、牙周、咬合关系等进行系统的检查,制定出完整的治疗计划,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完成修复前治疗。
随诊:各类牙体缺损修复后需要患者与医者共同认真的维护,要仔细地清除牙菌斑,定期随诊复查,7-10 天后即应定期复诊,长期随诊重点关注有无继发龋、牙髓和根尖周炎的检查,以及牙周与咬合的复查。
牙列缺损修复诊疗
定义:
牙列缺损:上颌或下颌牙列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导致咬合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常见病因包括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外伤、颌骨疾患及发育性疾病等。
种植义齿:将替代天然牙根的种植体植入颌骨,利用其为义齿提供固位、支持的修复体。
即刻修复技术:为即刻种植(Ⅰ 型种植时机),在牙拔除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在美学区行即刻种植美学风险高,应做好术前评估。
检查:除常规口腔检查内容外,重点包括缺失牙情况、缺牙区牙槽嵴情况、余留牙状况、原修复体的情况、关系修复几个方面。
诊断:上颌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均可诊断为牙列缺损。当牙列所有的牙齿缺失,则应诊断为牙列缺失。
治疗原则:遵循恢复形态与功能的原则、保护口腔组织健康的原则、及时修复(一般在牙齿缺失之后 3 个月左右尽早进行修复)、微创化原则。
修复方式确定:常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固定局部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附着体义齿等。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缺牙数量、位置、余留牙状况、骨质条件、舒适度及美观需求、修复治疗时间、费用承担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修复方法: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固定局部义齿、粘接固定桥、种植义齿。
牙列缺失修复诊疗
定义:指上颌、下颌或上下颌天然牙的全部缺失,导致咬合功能的完全丧失,直接影响患者的咀嚼、消化、发音与面部美观等,对口腔颌面部发育、牙髓、牙周组织及咬合均可产生影响,严重影响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检查:
口腔检查:包括牙槽嵴的形态、高度和宽度,黏膜的状况,系带的位置和附着情况等。
颌位关系检查:确定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垂直距离和水平关系。
咬合关系检查:检查咬合垂直距离是否正常,有无偏侧咀嚼、早接触、干扰等问题。
余留牙检查:检查余留牙的牙体、牙髓、牙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或拔除。
修复方法:全口义齿是牙列缺失的主要修复方法,通过基托与黏膜组织紧密贴合,获得固位和支持,恢复患者的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种植覆盖义齿是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通过种植体支持和固位全口义齿,提高义齿的稳定性和咀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