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菌斑性龈炎诊疗指南(2022年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发布时间:2025-01-16 08:08浏览:

《菌斑性龈炎诊疗指南(2022 年版)》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诊断
临床表现:最典型的自觉症状是牙龈出血,表现为咬硬物或刷牙时牙龈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大,可自行停止,一般无自发牙龈出血。部分患者伴有牙龈肿胀不适或口腔异味,也有部分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
专科检查:
口腔卫生状况:检查患者牙面菌斑、牙石堆积程度,关注牙列拥挤、食物嵌塞、充填体悬突等可能造成菌斑滞留的局部因素。
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健康牙龈呈粉红色,龈缘菲薄,质地坚韧,与牙面紧密附着。罹患菌斑性龈炎后,游离龈和龈乳头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牙龈水肿增厚,表面点彩消失,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有些患者牙龈肥大增生,甚至覆盖部分牙面。部分以牙龈实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牙龈质地也可表现为坚韧而有弹性。
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附着水平:健康牙龈的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 3mm,且无探诊后出血。菌斑性龈炎患者牙龈水肿或增生,探诊深度可加深,但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附着水平与健康牙龈相同,位于釉牙骨质界,临床不能探及附着丧失,但探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探诊后出血。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菌斑性龈炎通过临床检查即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并非必要,若需与早期牙周炎相鉴别,可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或咬合翼片,观察牙槽嵴顶的高度和形态。菌斑性龈炎不累及牙槽骨,X 线片表现与正常牙周组织无区别,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之间的距离一般在 2mm 以内。
实验室检查:一般用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不是诊断菌斑性龈炎的必要环节。以自发性牙龈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若需排除血液疾病,可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检查。某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牙龈缘表现出鲜红色线状充血带,进行相应的血清病毒抗体检查有助于与菌斑性龈炎相鉴别。
病理检查:菌斑性龈炎无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无需进行病理检查。以牙龈肥大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若符合牙龈切除手术指征,可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其他疾病。
诊断标准:
全口探诊后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10%,牙龈可有不同程度红肿,无临床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可以超过 3mm。
全口探诊后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10%,全口探诊深度≤3mm,可伴有附着丧失。
满足上述之一者即可诊断为菌斑性龈炎。
鉴别诊断:
与早期牙周炎鉴别:部分长期存在的龈炎可逐渐发展成为牙周炎,出现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鉴别龈炎和早期牙周炎最主要的方法是临床探诊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牙周袋和临床附着丧失,必要时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或者咬合翼片。
血液病相关的牙龈出血:可从病史、出血的程度和性状以及全身症状等方面进行鉴别,血液病相关的牙龈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大,且为自发出血,难以自行停止,患者还可能伴有低热、疲惫以及皮下淤斑等全身症状,必要时应进行血液学检查。
系统因素相关的牙龈炎症和牙龈肥大:牙龈炎症水平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对于牙龈红肿程度与局部因素明显不符的青春期患者或妊娠期女性,要考虑到青春期龈炎及妊娠期龈炎的可能性。伴有明显牙龈增生的菌斑性龈炎需与系统因素相关的牙龈增生肥大相鉴别,比如药物性牙龈肥大、牙龈纤维瘤病、以及白血病相关的牙龈肥大等。
二、治疗
基础治疗:
去除病因:以去除局部因素为主,方法主要是洁治和抛光,彻底清除牙面附着的菌斑和牙石。对于炎症较重、存在探诊深度≥4mm 位点的患者可配合龈下刮治及局部药物治疗,如 1%-3% 过氧化氢溶液、0.12%-0.2% 氯己定溶液以及碘制剂等药物的局部冲洗或含漱。对于不伴有全身疾病的龈炎患者,不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去除局部菌斑滞留因素也是重要环节,比如拆除边缘位于龈下过深或有明显悬突的修复体或充填体,恢复正常邻接关系、改善局部食物嵌塞,通过正畸治疗排齐拥挤牙列等。
防止复发:菌斑性龈炎治疗效果肯定,但易复发。治疗过程中必须同时做好口腔健康教育,进行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教会患者刷牙、邻面清洁等日常控制牙菌斑的方法,并让患者形成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复查和维护的意识,以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
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一周左右炎症消退,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存在较明显的牙龈纤维增生,如经过非手术治疗并观察 3-6 个月后,牙龈仍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形态,此时可考虑进行牙龈成形手术,以恢复牙龈生理外形,便于长期控制牙菌斑。
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炎症复发:少数患者治疗后短期牙龈出血等症状复发,主要原因是菌斑牙石清除不彻底,邻面、下颌后牙舌侧、上颌后牙颊侧以及最后一颗磨牙的远中面是常见的容易遗留牙石的部位。另外有些患者疗效不佳的原因是诊断错误,将牙周炎误诊为龈炎,洁治后没有进行后续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因而炎症控制不彻底。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需要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具体原因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洁治后牙齿冷热敏感:部分患者洁治后牙齿出现冷热敏感,这是治疗后正常的一过性反应,一般无需处理,敏感症状多数在一周之内自行缓解。敏感症状缓解前应嘱患者避免过冷过热饮食。正确掌握超声洁牙机的操作使用可减少洁治术后牙齿冷热敏感的发生,对于洁治后敏感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酌情进行脱敏处理。
洁治后出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