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诊疗指南(2022 年版)》内容如下:
一、概述
颌骨骨髓炎是指包括骨髓、骨松质、骨皮质及骨膜在内的全颌骨的炎症。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以化脓性炎症过程为主的颌骨骨髓炎,主要由成人及儿童的牙源性化脓性感染所致。
二、适用范围
发生于上下颌骨骨髓、骨松质、骨皮质以及骨膜的感染性病变。主要包括成人及儿童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可分为牙源性、外伤性、血源性、继发性骨髓炎;根据感染发生及扩散的途径可分为中央性及边缘性骨髓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骨髓炎),还包括婴幼儿颌骨骨髓炎(一般为血源性)。
三、诊断
临床表现:
中央型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期:牙源性骨髓炎初起有牙痛史,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但面部肿胀不明显。随着脓液在骨髓腔内扩散,可出现多个牙松动、龈沟溢脓和口臭。由于下牙槽神经受压,可出现下唇麻木症状。脓液由内向外穿破骨皮质,形成颌周软组织蜂窝织炎,出现红肿、疼痛、可凹性水肿、开口困难等症状。还有区域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间隙感染又可侵犯邻近的骨皮质,引起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可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脱水。当拔牙或切开进行脓液引流后,全身及局部的急性炎症可以缓解而进入炎症慢性期。急性期大约持续 10-14 天。
慢性期:病程可能相当长,可达数周到数年之久。急性红肿、发热症状消退。因骨质破坏,出现多个牙松动和龈沟溢脓。口内黏膜和口外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或瘘管,偶有脓液及小死骨片排出,探针进入瘘管可探到骨破坏灶或粗糙、活动的死骨块。只要死骨存在,炎症就不会消除,常伴有面部瘢痕、开口受限、骨质缺损畸形,也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
边缘型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一般原发于颌周间隙感染,如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感染,也可继发于中央型骨髓炎的感染扩散。脓液多侵蚀下颌骨升支、下颌角、喙突及髁突等处的骨皮质。根据细菌毒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对比,可出现增生性病变和溶解破坏性病变。
急性期:症状常被颌周峰窝织炎的面部红肿、疼痛和全身发热等症状所掩盖而不被注意。当颌周间隙脓肿病程较长,切开并探查骨面时,可发现炎性成骨或骨皮质破坏。如脓肿切开后,经局部换药仍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应怀疑存在骨髓炎。
慢性期:局部软组织(如腮腺咬肌区)肿胀、僵硬、压痛、轻度充血,可有开口受限,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可见瘘管。全身可无明显不适。炎症可急性发作。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X 线片对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必不可少,可显示病灶牙、颌骨骨质的改变、是否有病理性骨折以及其他骨性疾病,比如囊肿等。全口曲面体层 X 线片可显示颌骨全貌、颌骨病变范围以及病变和牙齿的关系等;CT 可以很好地显示骨髓炎病变的范围、死骨的范围以及是否存在病理性骨折,还可以显示早期骨皮质破坏以及炎性成骨的范围和程度。但是,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滞后于临床表现,X 线片对病程两周以内的急性颌骨骨髓炎无诊断价值。一般认为骨矿物质吸收达 30%-60%,或骨皮质受侵以后,病变才能在 X 线片上有所表现。MRI 可在骨皮质破坏和死骨形成之前,通过骨髓信号的强弱变化来帮助早期诊断骨髓炎。核素扫描也可用于急性骨髓炎的检查,99m 锝骨扫描对骨代谢增加的部位很敏感,但该方法对感染区不具有特异性,而 67 镓更易浓聚于炎症区域。
实验室检查:骨髓炎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并伴随核左移;在慢性期,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加。另外,外周血中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可以反映炎症的进展程度。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对感染也有提示作用,但不具有特异性。
病理检查:可行病理学检查,明确骨髓炎的诊断,并与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切取的骨组织可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但存在标本被口内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诊断标准:骨髓炎应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进行综合性诊断。确诊还需要通过活检取死骨行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临床检查应注意口内外软组织是否完整,是否有瘘口和死骨暴露。口内是否存在病灶牙,是否有牙齿松动。
四、治疗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药物治疗:根据临床、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可以控制炎症发展。
外科治疗:目的是达到引流排脓及去除病灶。急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一旦判定骨髓腔内有化脓病灶时,应及早拔除病灶牙及相邻的松动牙,使脓液从拔牙窝内排出,若颌骨内炎症穿破骨板,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间隙蜂窝织炎时,可根据脓肿部位切开引流。
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去除死骨,清除病灶。手术指征:经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等方法后仍遗留长期不愈的瘘管、炎症反复发作,甚至发现有活动的死骨;X 线片有颌骨骨质破坏;全身条件能耐受手术。手术时间:慢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一般在发病后 3-6 周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行手术最好,过早手术不易确定死骨摘除的范围。手术需将死骨清除,同时摘除炎症感染的牙胚、病原牙、周围松动牙,刮除炎性肉芽组织,遗留病变组织易造成炎症复发。
药物治疗:抗生素等药物用于手术前后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