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 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使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由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成Na+和Cl-,可分别中和胶体粒子上...
(一)全血 1.静脉全血:应用较多的全血 (whole blood) 血液标本来自静脉,采血的部位有肘前静脉、腕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2.动脉全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采血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 3.毛细血管全血:也称皮肤采血,适用于仅需...
1.蛋白胨: 蛋白胨是制备培养基时较常用的成分之一,提供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氮源。是动物或植物蛋白质经酶或酸碱分解而成。植物胨和动物胨各有优点,配制培养基常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提高培养基的营养价值。蛋白胨易溶于水,遇酸不沉淀,不因受高温...
成分输血的优点 为了帮助各位检验技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中公医考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成分输血的优点如下: ①提高疗效 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 ②减少反应 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
低钾血症的临床常见病因 为了帮助各位检验技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中公医考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成分输血的优点如下: (1)钾摄入不足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术后较长时间未进食。因为人体钾来源全靠食物提供,长期进食不足或者禁食3-4天,由于钾来源不足,而肾仍照...
血小板生理作用 血栓形成和溶解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现血小板的聚集,成为血小板凝块,起到初级止血作用,接着血小板又经过复杂的变化产生凝血酶,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
尿酮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由于糖利用减少,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极不价值。应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一、白细胞: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二、白细胞正常范围 成人 (4.0~10.0)10^9个/L 新生儿 (15~20)10^9个/L 6个月到2岁 (11~12)10^9个/L 4到14岁 810^9个/L 儿童 (5.0~12.0)10^9/L 三、临床意义...
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后,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观察菌落:了解菌落的各个特征,以便确定对该菌如何进一步鉴别。菌落的各种特征,包括大...
钾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是咱们检验技师考试中的重难点,每年都有同学在此失分,本文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个知识点,帮助大家复习备考。 98%的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不仅在维持细胞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和维持细胞应激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酸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