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操作流程复杂、数据分析量大,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实现 NGS 自动化与常规化,对提高检测效率、准确性和可及性至关重要。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 NGS 自动化与常规化提供指导。
-
样本制备自动化
-
核酸提取:自动化核酸提取仪可依据预设程序,完成样本裂解、核酸结合、洗涤与洗脱等步骤,提高提取效率与稳定性。例如磁珠法核酸提取仪,能同时处理多个样本,降低人为误差。
-
文库构建:自动化文库构建系统可精确分配试剂、混合样本,完成片段化、末端修复、接头连接等操作。如某些集成式文库构建平台,可在短时间内构建高质量文库,减少手动操作时间与误差。
-
测序自动化
-
仪器操作:现代 NGS 测序仪具备自动化运行功能,设定参数后可自动完成样本加载、测序反应与数据采集。例如,Illumina 测序仪可按预设程序进行桥式 PCR 扩增与边合成边测序,实时记录荧光信号。
-
质量控制:测序过程中,仪器自动监测关键指标,如簇密度、碱基质量等。若指标异常,自动报警并提示采取措施,确保测序数据质量。
-
数据分析自动化
-
数据预处理:自动化软件可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碱基识别、去接头、质量过滤等预处理,去除低质量数据,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
变异检测与注释:利用自动化分析流程,可快速比对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缺失(Indel)、拷贝数变异(CNV)等,并依据数据库注释变异功能与临床意义。
-
提高效率: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操作时间,实现高通量检测。如自动化样本制备与测序,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样本,加快检测周转时间。
-
提升准确性:降低人为操作误差,保证实验重复性与数据可靠性。例如自动化核酸提取与文库构建,可精确控制试剂用量与反应条件。
-
增强标准化:统一操作流程与参数设置,不同实验室间结果更具可比性,利于临床结果解读与多中心研究。
-
设备选择:依据临床需求与实验室规模,选择性能可靠、兼容性好的自动化设备。考虑设备通量、准确性、维护成本与技术支持等因素。
-
流程整合:优化自动化流程,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如样本制备、测序与数据分析软件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顺畅。
-
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熟悉自动化设备操作、维护与数据分析流程,确保正确使用与管理设备。
-
肿瘤诊断与治疗
-
肿瘤分型: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如肺癌 EGFR、ALK 突变,为肿瘤精准分型提供依据,指导靶向治疗。
-
疗效监测: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 ctDNA 突变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
遗传疾病诊断:对疑似遗传疾病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如检测 BRCA1/2 基因突变诊断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明确病因与遗传模式。
-
感染性疾病诊断:检测病原体核酸,快速鉴定病原体种类,如在不明原因感染中筛查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指导抗感染治疗。
-
检测标准与规范:制定统一检测标准与规范,涵盖样本采集、处理、检测方法、数据分析与报告等环节。如建立临床 NGS 检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成本控制:优化检测流程、降低试剂成本,提高检测性价比。如采用国产化试剂与耗材,开展多基因联合检测,分摊成本。
-
临床医生认知与沟通: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提高其对 NGS 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与结果解读能力。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临床问题。
-
室内质量控制:定期校准仪器设备,验证试剂性能,设置阴阳性对照与标准品,监测检测过程准确性与重复性。
-
室间质量评价: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与其他实验室比对结果,评估实验室检测能力。对不满意结果分析整改,持续改进质量。
-
自动化促进常规化: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使 NGS 更易融入临床常规检测流程。例如自动化样本制备与测序,缩短检测周期,满足临床快速诊断需求。
-
常规化推动自动化发展:临床常规应用反馈问题,促使自动化设备与流程优化。如临床对特定疾病检测需求,推动开发针对性自动化检测方案。
临床 NGS 自动化与常规化是提升临床检测水平的关键。通过实现自动化流程、拓展临床应用、保证检测质量,NGS 将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