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检验医学 > 文章内容

2023 REFCOR建议:唾液腺癌的细胞病理学分析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4-12-31 09:10浏览:

 一、引言
唾液腺癌是头颈部相对少见但具有异质性的肿瘤。准确的细胞病理学分析对于唾液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欧洲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和肿瘤学协作组(REFCOR)发布 2023 年建议,旨在为唾液腺癌的细胞病理学分析提供指导,提升诊断准确性与一致性。
二、样本采集
细针穿刺抽吸(FNA)
适用情况:适用于可触及的唾液腺肿块,是获取细胞样本的常用方法。可在门诊进行,对患者创伤小。
操作要点:使用 22 - 25 号针头,在触诊引导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穿刺时需多角度、多方向抽取,确保获取足够细胞。对于较大肿块,应从不同部位取样,以减少肿瘤异质性带来的影响。
优势与局限: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局限是获取样本量有限,可能影响诊断,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穿刺不当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粗针穿刺活检(CNB)
适用情况:当 FNA 样本不足以诊断,或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肿瘤但 FNA 结果不明确时,可考虑 CNB。尤其适用于深部唾液腺肿瘤或需要更多组织进行特殊检查的情况。
操作要点:使用 14 - 18 号粗针,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确保准确命中目标。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神经、血管等。
优势与局限:优势是能获取较多组织,有助于更准确诊断,可进行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进一步分析。局限是相对 FNA 创伤较大,有一定出血、感染风险,操作难度较高。
三、样本处理与制片
直接涂片
操作方法:将穿刺获取的细胞样本直接涂于载玻片上,立即固定。固定液常用 95% 乙醇或甲醇,固定时间 10 - 15 分钟。
优点:能快速保存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原有结构和特征,利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缺点:细胞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细胞重叠,影响观察。且样本量有限时,可能难以全面评估。
液基细胞学(LBC)
操作方法:将样本收集于特殊保存液中,通过离心、过滤等处理,使细胞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该方法可去除杂质,提高细胞涂片质量。
优点:细胞分布均匀,背景清晰,便于观察,尤其适用于细胞量较多或杂质较多的样本。可进行后续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
缺点:相对直接涂片,操作步骤较多,可能导致细胞形态轻微改变,对技术要求较高。
四、细胞病理学诊断
良性病变
多形性腺瘤:细胞涂片可见多种细胞成分,包括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黏液样或软骨样基质。上皮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或腺管状排列,肌上皮细胞呈梭形或浆细胞样。基质成分呈淡蓝色或粉红色,具有特征性。
沃辛瘤:典型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背景中散在分布上皮细胞巢。上皮细胞呈双层排列,内层为柱状细胞,外层为基底细胞,部分细胞可呈嗜酸性。
恶性病变
黏液表皮样癌:根据分化程度不同,细胞形态有差异。高分化者可见较多黏液细胞,呈杯状或柱状,胞质内含有黏液,PAS 染色阳性。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相对较少。低分化者以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为主,黏液细胞少见,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腺样囊性癌:细胞呈筛状、管状或实性排列。筛状结构由肿瘤细胞围绕圆形、卵圆形的黏液样或透明样基质形成,形似 “瑞士奶酪”。管状结构由双层细胞围成,内层为腺上皮细胞,外层为肌上皮细胞。实性型则以实性细胞巢为主,细胞较小,异型性较明显。
五、免疫细胞化学与分子检测
免疫细胞化学
常用标志物:
S - 100 蛋白: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多种唾液腺肿瘤中阳性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分化方向。
细胞角蛋白(CK):不同亚型的 CK 可用于判断上皮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程度。如 CK7、CK8、CK18 等在唾液腺上皮性肿瘤中常呈阳性表达。
肌上皮标志物:如 Calponin、SMA(平滑肌肌动蛋白)等,可用于识别肌上皮细胞,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含肌上皮细胞的肿瘤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应用价值:辅助明确肿瘤细胞的类型、分化程度,鉴别不同类型的唾液腺癌,对诊断和病理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例如,通过检测 S - 100 蛋白和肌上皮标志物,可帮助区分多形性腺瘤与其他唾液腺肿瘤。
分子检测
常见分子改变:唾液腺癌中存在多种分子改变,如腺样囊性癌中 MYB - NFIB 基因融合,黏液表皮样癌中 MAML2 基因重排等。
检测方法与意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这些分子改变。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分子亚型,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预后评估也有一定价值。例如,检测到 MYB - NFIB 基因融合,可进一步确诊腺样囊性癌,并提示可能的预后情况。
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与质量控制
局限性
样本局限性:FNA 样本量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肿瘤全貌,导致诊断不准确。对于一些少见类型或低分化肿瘤,仅靠细胞形态学难以准确诊断。
观察者差异:细胞病理学诊断依赖于病理医生的经验和判断,不同病理医生对同一涂片的诊断可能存在差异。
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标准化的样本采集、处理、制片和诊断流程。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对病理医生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定期进行内部病例讨论,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减少诊断误差。
外部质量控制:积极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诊断水平。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诊断质量。
七、细胞病理学与临床的沟通
临床信息提供:临床医生应向病理医生提供详细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病理医生更好地理解样本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例如,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部位对唾液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儿童和青少年的唾液腺肿瘤以良性居多,而老年人的恶性肿瘤风险相对较高。
诊断结果反馈与沟通:病理医生在出具诊断报告后,应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解释诊断结果及相关依据。对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病例,共同商讨下一步检查方案或治疗策略。例如,当细胞病理学诊断为不典型病变时,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沟通后,可建议进一步进行粗针穿刺活检或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