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像科 > 列表
  • 溶血性贫血的筛查项目与应用2017-11-01 08:54:58

    溶血性贫血在筛查时可选用以下方法: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1)原理:利用血红蛋白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特点,采用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红蛋白可催化H202释放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成为蓝紫色。根据显色深浅,可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参考值 40mg...

  •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及其应用2017-11-01 08:53:31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包括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原理: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当水渗...

  • 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实验诊断2017-11-01 08:52:37

    1.铁粒幼细胞贫血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1)血象:贫血可轻可重,为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上细胞大小正常或偏大,部分为低色素性,部分为正色素性,即呈两种红细胞并存的双形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亦可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碎片、靶形红细胞或有核红...

  • 缺铁性贫血的分期2017-11-01 08:51:47

    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 1.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 3.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

  •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2017-11-01 08:51:01

    (1)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原理: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通常情况下,仅有1/3的运铁蛋白与铁结合。在血清中加入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吸附剂(轻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再按上法测定血清铁含量,其结果为总铁结合力,如...

  • 红细胞铁代谢与功能2017-11-01 08:49:47

    1.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与吸收:每天的膳食,只有约10%的铁(即1mg)被吸收。铁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吸收。 (2)铁的转运及利用:进入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作用变为Fe3+,与运铁蛋结合运行至身体各组织中。 (3)铁的贮存及排泄:铁...

  •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的临床意义2017-11-01 08:49:00

    核心提示: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肠、胎盘等组织中。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人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概念及分型2017-11-01 08:47:53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名为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本病是由于遗传的珠蛋白基因缺失,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致的贫血。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失一个基因(―/或―/)者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静止型,缺失两个基因...

  • 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测定2017-11-01 08:47:05

    (1)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原理: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通常情况下,仅有1/3的运铁蛋白与铁结合。在血清中加入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吸附剂(轻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再按上法测定血清铁含量,其结果为总铁结合力,如再...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的临床意义2017-11-01 08:46:16

    酸性磷酶(ACP)与细胞许多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关。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证明,血细胞的ACP,由7种同工酶组成(ACP、0、1、2、3、3b、4、5、)。在某些血液病时,同功酶的出现与疾病特点和占优势的细胞类型有关。1970年发现毛细胞胞浆里含有一种能对抗酒石酸抑制作...

  • 首页
  • 上一页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下一页
  • 末页
  • 299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