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中国老年淋巴瘤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发布时间:2025-01-24 10:53浏览:

 总则
定义:通常将 65 岁及以上患者发生的淋巴瘤定义为老年淋巴瘤。
特点:老年淋巴瘤患者淋巴结外受累更突出,并存疾病多、器官功能和代偿能力低、潜在并发症多,对强化疗的耐受性减低,治疗反应差,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率较低。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年轻淋巴瘤患者相似,伴有 B 症状包括体温>38℃持续>3d、夜间盗汗、6 个月内体质量下降>10%。
体格检查:更强调全面的系统性体格检查,以明确并存疾病和评价体能状态。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是诊断金标准。
治疗概述:对于≥65 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若计划接受标准 CHOP 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确保按计划接受全剂量化疗。
疗效评价:采用 Lugano 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预后和随访
预后:病理类型是关键因素,侵袭性淋巴瘤常用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评估预后。
随访:采用 Lugano 标准,可治愈类型治疗结束后前 2 年每 3 个月复查 1 次,以后每 6 个月复查 1 次至 5 年。
常见淋巴瘤各论
霍奇金淋巴瘤(HL)
临床表现: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胸片发现肿块就诊,约 40%患者伴有 B 症状、乏力、皮肤瘙痒等。
诊断:受累淋巴结结构破坏,有里-施细胞及其变异细胞。
治疗
一线治疗:推荐各阶段老年 HL 患者多药化疗后进行局部放疗,根据合并症和衰弱程度调整,治疗应个性化,需更积极的细胞因子等支持治疗。
复发或难治 HL 患者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挽救治疗方案,如更换化疗方案、进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也可考虑参加临床试验,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
临床表现:因累及组织、器官和肿瘤负荷不同,表现多样。
诊断及分类:常规免疫组化标志物包括 CD3、CD5、CD19 等,通常表现为 CD3(-)、CD19(+)、CD20(+)、PAX5(+)。
预后指标:国际预后指数是经典的 DLBCL 患者预后评价系统,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去掉年龄因素后仅适合≤60 岁的患者。
治疗
一线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制定方案。
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治疗:根据复发或难治的时间、患者的体能状态和既往治疗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挽救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 细胞治疗等,也可考虑参加临床试验,使用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法。
滤泡性淋巴瘤(FL)
特点: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0 岁的老年 FL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遵循年轻患者的原则,>80 岁的老年 FL 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对免疫化疗的耐受性更差。
诊断:来源于生发中心的 B 细胞,形态学上肿瘤细胞部分保留滤泡生长模式,根据中心母细胞数量分为 1-3 级。
治疗
一线治疗: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和治疗目标,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治疗:对于复发或难治的老年 FL 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治疗方案及缓解时间等因素。可选择更换化疗方案、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进行局部放疗等,也可考虑参加临床试验。
边缘区淋巴瘤(MZL)
分类: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 MZL、淋巴结 MZL 及脾边缘区淋巴瘤 3 类,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最常见。
病因学及临床表现:病因与慢性感染或炎症所致的持续免疫刺激有关,临床表现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