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9 08:35浏览: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国内血管外科领域部分专家制定1。以下是该共识的部分要点3

诊断方面

对于疑似主动脉夹层(AD)的急性胸痛患者,首先要完善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然后通过 CT 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成像(MRI)明确夹层情况,对于无法行 CTA 或 MRI 的患者,也可经胸心脏彩超进行鉴别检查。在明确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诊断后,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细分为非复杂型、含高危因素的非复杂型以及复杂型。其中,不可缓解的疼痛指尽管予以足量的降压、止痛、抗焦虑治疗,患者仍诉剧烈疼痛且持续时间>12h;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指超过 3 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药按最大推荐或耐受剂量给药,患者仍有高血压且持续时间>12h。

治疗方面

  • 药物治疗: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基础治疗,包括镇痛 / 镇静、控制心率和血压,以避免夹层扩大或破裂。心率控制目标为 60 - 80 次 / 分,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降至 100 - 130mmHg,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0 - 70mmHg。降压药物首选 β 受体阻滞剂或 α 受体阻滞剂,若效果不佳,可联合其他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
  • 急性或亚急性 TBAD 的治疗:在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于急性复杂型 TBAD,需尽早行手术干预,首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急性非复杂型 TBAD,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也可考虑预防性 TEVAR 以降低远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或死亡风险。有研究显示,亚急性期干预的全因死亡、主动脉相关死亡、再干预、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均低于急性期与慢性期,因此建议亚急性期干预,同时需动态监测,若病情恶化,应尽早干预,注意个体化选择。
  • 慢性 TBAD 的治疗:患者病情一般较稳定,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血压和定期影像学随访。出现夹层动脉瘤形成、夹层直径快速增大、疼痛无法缓解、夹层破裂或先兆破裂、主动脉分支血管严重缺血等情况时,需手术干预。

随访

TBAD 患者需要长期乃至终身规律随访。影像学随访首选 CTA,也可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主动脉造影。推荐在术后 3、6、12 个月分别进行影像学随访,以后每年 1 次影像学随访。长期血压控制可选 β 受体阻滞剂,若效果不理想,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和钙通道阻滞剂(CCB)。